甘肃开展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 拟建类型多样监测体系

19.11.2015  16:12

  据甘肃省林业厅日前披露,甘肃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
  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资源、维护国土安全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地。根据2013年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甘肃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达11161.09万亩,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71.36%以上。
  甘肃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对象为全省公益林,监测范围为全省公益林分布区域。根据甘肃公益林分布情况,在全省5大生态区位,选择渭源县林业局等20个单位建立生态效益监测点,建成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管理协调、类型多样的甘肃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
  据了解,甘肃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点包括已经建成的天保工程监测点5个(甘肃省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水林业总场及白龙江林管局),需健全完善的退耕还林等相关工程监测点6个(巉口林场、临夏县、武都区、民勤县、秦州区、山丹县),新建监测点9个(渭源县、甘肃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谷县、甘肃太统-崆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县、泾川县、洮河林业局、迭部林业局)。
  甘肃省林业厅表示,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项目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和细则,制定项目任务书,确定监测指标体系,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组织技术培训,实验样品检测,汇总数据资料并提交全省监测报告。中国林科院负责技术咨询、方案修订、技术培训及指导、数据分析以及生态效益评价等工作。20个配合单位负责各自监测点的日常监测工作及监测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并根据实施方案及项目任务书要求,每年度末期上报本年度监测数据并总结分析,提交年度报告,项目结束期提交5年连续监测报告和总结。20个配合单位所在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与厅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为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并实行“谁监测、谁签字、谁负责”的终身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对弄虚作假、编造监测数据等行为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各监测点要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及年度监测报告,项目主持单位要及时汇总分析,对异常监测数据,要及时反馈监测单位,并按时上报全省年度监测报告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