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林业碳汇交易抵排项目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2.10.2014  12:54

  本报讯  9月24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北京市发改委、顺义区园林绿化局组织开发的“顺义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挂牌。项目全程按照经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1-V01)”执行,总造林面积9452.2亩,项目20年计入期(2012年3月至2032年2月)的计量碳汇量为90031.55吨,年平均碳汇量4501.59吨;第一监测期内(2012年3月-2014年2月)经北京市发改委签发的可交易碳减排量达到1197吨二氧化碳当量。该项目作为全国首例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林业碳汇交易抵消项目,对推动我国林业碳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进程,促进林业行业的可持续融资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彩贤介绍,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北京市于2014年9月1日颁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林业碳汇项目碳减排量、节能项目碳减排量、核证自愿减排量等三种项目类型可用于企业抵消碳排放”,而在2014年5月28日颁布的《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则规定“抵排上限不得高于当年企业核发碳排放配额量的5%,而京外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不得超过其当年核发配额量的2.5%”。


  周彩贤说,北京市在探索工作中积累了4个方面的经验。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认可的方法学执行,确保市场准入。项目开发过程严格遵守经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有关方法学的要求,切实保障了项目“可计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标准,从项目核证碳减排量产品的质量源头上予以了把关,从而确保了项目核证减排量满足市场准入条件;二是加强部门沟通,理顺操作流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注重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发改委及区县政府、园林绿化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部门联动,从政策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方面做文章,为项目的开发与交易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理顺了从项目设计、审定、立项审批、备案、计量监测、核查认证、项目碳减排量签发、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思路及操作流程,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系,规范了市场的运行;三是强化技术支撑,优化开发手段。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探索技术创新,积累技术经验,形成了符合北京市林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碳汇营造林技术指南与计量监测、审定核证标准体系,而且完善了北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碳计量模型,并积极参与了国家相关方法学的开发与计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为林业碳汇交易抵排项目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更加适宜于本土化操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四是发挥国际合作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北京市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优势,积极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林业碳汇交易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先进经验,共同探讨和解决推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指导北京市碳汇交易市场机制的完善和项目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林业碳汇项目在绿色减排中大有作为


  
刘斯文


     
      分析北京市的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创新探索不难看出,北京市一方面构建抵消机制,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更多的履责方式,减轻企业减排压力,同时又严格控制抵消总量,保障市域内的实质性减排。在这一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作为绿色减排量的重要来源,具有其他项目类型所不具备的显著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树立碳排放大户企业绿色社会形象方面更是优势明显,所以才被率先纳入抵消机制。
  北京市的林业碳汇交易工作得以走在全国前列,要归功于政策的创新和北京林业人的大胆实践。
  政策上的创新与支持,无疑给广大林业碳汇从业人员树立了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信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作为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主管部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大胆尝试,努力实践,顺利组织开发了“顺义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打响了全国林业碳汇交易抵消项目入市挂牌的第一枪。这个项目的成功运作,是北京市充分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手段,推进首都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全新举措。
  这个项目的开发形成了可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推广的林业碳汇交易抵消项目的开发模式,有效地拓展了以林业碳汇为切入点的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途径,对改善林农生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引导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助推林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