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苍蝇馆子玩打码 石锅拌饭成“石锅拌”

14.10.2015  14:17

  四川人把那些价格低廉铺面窄小却提供地道美食的餐馆,称为苍蝇馆子。杭州也有许多“苍蝇馆子”的聚集地,比如舟山东路,比如西斗门路。

  西斗门路,位于城西益乐新村、文苑小区等几个大住宅区之间,东接西部软件园,人流众多。这条路的西段,短短400米不到距离,就开起了51家餐饮店。

  而这一两个月,这条路的大多数餐饮店,玩起了打码的游戏。

  招牌原是“石锅拌饭”的小店,用红布把“饭”字给遮住了。“隆兴猪脚饭”,成了“隆兴猪脚”;“黄焖鸡米饭”,干脆拿掉了米饭两字,成了“黄焖鸡”。另一家“黄焖鸡米饭”更是把饭改成了面字,成了“黄焖鸡米面”,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仅仅是招牌。随便走进哪家小店,一看菜单,还是能看到各种“遮挡”——凡是菜单上和饭相关,通通已是非卖品了。西斗门路成了名符其实的“面食一条街”。

  这到底怎么了?

  “不让卖米饭”因米饭炒菜有油烟

  居民屡屡投诉

  13日中午,记者走进了一家西斗门路上的餐饮店,店内的菜单上,右侧有一大片“商务套餐”都被白纸遮挡起来。老板说,这一块原先都卖“XX饭”,可惜现在都不再出售了。

  是大米断供了吗?餐饮店的老板和伙计们是这么回答的:“有规定,不让卖米饭。”

  不让卖米饭?真的如此?是,也不是。

  其实,西斗门路的这些餐饮店,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些临时更改店名的餐饮店,很多都位于居民住宅楼的底层商铺。像一家“黄焖鸡米面”,就位于莲花港小区住宅楼的一层。不少居民告诉记者,长时间以来,楼下餐饮店产生的油烟和噪音问题一直让他们很烦恼,他们也多次向各职能部门和12345市长公开电话投诉,前段时间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了整治,所以现在情况,对居民来说比以前要好一点。

  住莲花港小区的金大姐说,她家住二楼,楼下原先是一家小餐饮店。“以前那家店卖盖浇饭的,那油烟味简直能把我们熏死。”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已经有多位市民向12345市长公开电话投诉西斗门路部分餐饮店油烟扰民等问题,其中有居民已经连续投诉50多次。

  “我们所2014年底挂牌成立,就对西斗门路上的餐饮情况进行排查和整治。”西湖区古荡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执法人员说,2005年1月开始实施的《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像西斗门住宅楼下的商铺,是禁止新设产生油烟的服务项目的。

  米饭类的商品,是其中之一。而西斗门路上的餐馆,大多数经营的都是米饭炒菜类,偏偏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却多是面食。

  执法人员解释道:“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是很简单的不让卖米饭。但实际上,是要求商家基于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考量,不做出有违相关管理条例的商业行为。也是从源头上,对油烟排放问题进行管控。”

  2015年8月底,整治行动正式开始。近一个月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古荡街道的工作人员更是加强了巡查力度,一天两遍日常巡逻,不断与商家进行沟通,更会进入餐馆后厨揭锅查看有没有烧米饭。

  限制西斗门路的油烟,从米饭做起。

  16家因无证无照等被关停

  21家被督促整改

  既然居民楼经营餐饮类业务有诸多限制,那么当初这些各种类型的饭馆,是怎么批下来的?

  米饭不行,那为什么面食就行了?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提,在居民住宅楼、未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楼、与居住楼相邻接的楼层,按照《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是禁止新设产生油烟、恶臭、噪音污染、震动污染的服务项目的。

  换句话说,如果想西斗门这种居民住宅楼的店面,来申请开家“饭”馆,环保审批是通不过的。而环保审批,又是其他审批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这家店,开不起来。

  那西斗门这些店,是怎么开起来的呢?

  这就涉及到2015年4月开始实施《浙江省餐饮油烟管理暂行办法》中,对部分类型的餐饮店做出的免环保审批规定。

  “目前一共是三批,涉及类型很多,比如自行车非机动车修理业务的店面啦,停车泊位的改造啦。”西湖环保部门的负责人为钱报记者出示了这三批免环保审批的项目。其中,和餐饮有关的,第三批规定了“不含灶头的寿司、披萨”,第二批项目中,“使用清洁能源的真空食品加热销售”与“使用清洁能源的且无油烟产生的面食店(包括包子店、馄饨店、面条店)、粥店、冷热饮店”正在其中。

  西斗门路上的店面,正是多以面食店的经营范围为名义,直接绕过了环保审批,直奔其他营业执照而去。而其他营业执照,并没有涉及到类似的环保要求,自然也能通过了。

  2015年8月24日起,古荡街道、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西湖区城管执法局和环保西湖分局联合对西斗门区域餐饮油烟及违法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整治中排查发现,西斗门路沿街共有餐饮经营单位50家,其中有11家无证无照经营,26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范围经营情况。

  整条路上,近80%的餐饮店,要么就是无证无照,要么就是以“使用清洁能源的且无油烟产生的面食店”的名义,销售其他餐饮商品。

  在这次整治中,对11家无证无照餐饮及5家超范围经营油烟排放较为严重的餐饮单位采取了关停措施,并督促其余21家虽有超范围经营,但有整改意愿的餐饮单位完成整改。其中一家,因屡教不改被立案,罚款预计2.6万元。

  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米饭二字皆遮挡,商家纷纷成面馆。

  “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老住宅区,新的商住楼不少都设立了餐饮专用烟道,属于审批允许的范围内。”西湖区环保部门负责人说,这样的整治,并非只针对西斗门路,整个西湖区都在范围之内。

  一字之差油烟问题就解决了?

  最初看到这些打码店招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好笑。但细问之后会想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真实实地落实到我们生活周围。

  但从法理到执法,纵观整个过程,是不是又觉得差了一点什么?没错,法规的“一刀切”是其一。在采访中,商家们对这次执法表示了理解,也表达了委屈。

  一位何老板把记者拉到了店内的厨房,他说,自家店里都是使用电器而非燃气,之前也经营诸如煲仔饭这样不需要翻炒、几乎没有油烟的商品。如果出于环保考量,何老板是拍着胸部认为肯定没问题。但因为凡是涉及米饭的,都不在允许范围内,只能让他不得不改行卖面。

  同时居民也质疑,面食种类如此之多,江浙一带的面几乎都离不开浇头,制作这些浇头,不是一样要炒要烧,一样有油烟污染?

  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直言,像《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超过10年了,客观上存在着一些滞后。也希望社区各方面对其中内容多提出可行性意见,推动法规的更新完善。

  “我们检查也发现,有些店家油烟净化做得不错,新的净化设施净化率能超过85%,但是我们作为职能部门,执法也只能严格依照法规。”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直言,他们也期待法规进一步的完善。

  “如果能在餐馆从审批装修到开业的时候就介入,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一位居民这么说。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