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等风来” 而是“蛮拼的”北京强化精准投入助力环保升级

23.12.2016  14:39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16-12-22
  本报讯 入冬以来,京城屡遭雾霾天气袭扰,人们格外期盼首都生态环境治理能够体现“重拳出击”和“重磅投入”。据该市受邀参加2017年市级预算安排初审的多位人大代表介绍,财政部门在治污战霾中并非“等风来”,而是“蛮拼的”,2017年在大气、水、土壤三类污染防治投入上将更有强度、更加精准。
  近几年,北京财政在抓财源“金山银山”与保生态“绿水青山”之间算好“”“”大账。一方面,把首都良好生态环境视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靓丽的国家名片,以连年滚动增加的财政投入偿还多年“摊大饼”式发展形成的资源环境“欠账”,另一方面,针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特点,避免财大气粗、“砸钱”“烧钱”的激进式安排、冲动式投入和粗放式管理,从财政政策机制设计与安排上强化精准投入、引导放大、持续发力的作用与效果。
  运用财政奖补政策激励多元共治,努力让首都头顶的 “一片天”蓝起来。北京财政在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时“不撒胡椒面”,而是选取各区空气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污染防治任务量等主要指标,按照因素法分配资金,加大了对城六区、南部四区等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并依据考核结果安排一定奖励资金或扣减专项资金,强化“钱、权、责、效”相统一的理念。围绕燃煤锅炉改造、居民取暖煤改清洁能源、老旧机动车提前报废、新能源车推广、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工业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环保技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淘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研究制定财政奖补政策措施,以“先评估、再启动”“先预拨、后清算”“抓考核、亮结果”“补改奖、奖促治”等多种手段确保财政投入“稳、准、实”。近几年,以 “百姓用电,政府补贴”的模式推进北京史上规模最大的煤改电工程,预计2020年可实现全市平原地区 “无煤化”;积极协调相关银行在老旧机动车提前报废中提供购车优惠贷款产品,并以“早报废多补贴、晚报废少补贴、过期限不补贴”的方式推进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淘汰;以建立“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排污费征收扩围提标等“组合拳”推动企业治污,全市5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的任务提前完成;累计已向与北京毗连的河北廊坊、保定两市拨付大气污染防治资金9.6亿元,推动了区域间合作治污和联防联控工作。
  运用市场运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让首都渴饮的“一盆水”清起来。在安排资金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进京的同时,采取授权经营模式化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债务。建立水环境跨区域断面考核和补偿机制,核定上游向下游补偿资金13.6亿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供排水企业合理竞争和服务升级,有效提高了节水推广率、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利用量。建立“水联盟+基金”新模式,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水环境治理项目,在城市副中心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北控、碧水源、桑德等多家特许经营主体,累计吸引社会资本132亿元,以政资携手方式合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自然画卷。
  运用市区财政体制促进协同保障,努力让首都依托的“一方土”绿起来。北京财政年均投入资金近60亿元,积极推进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城市重要景观建设与提升、京津冀林业建设合作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将一批政策稳定、标准明确的“涉绿”转移支付资金下划各区统筹管理,使增绿、管绿、护绿、延绿在基层成为常态。截至“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1.6%,“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发挥了阻击污染的重要作用。 (陈以勇)
 

新银发时代 享品质生活--2019北京银发消费月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商务之窗
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门店(第一批)正式发布
  今年是北京市开展生活性服务业行业标准宣贯工作的第4年,自2016年北京市商务局将相关行业236个标准规范分11个行业(业态)汇编成册以来,已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召开系列宣贯会93场,共1.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