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20条道路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

06.09.2016  06:35

  “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加快构建“一廊两带三区”的功能布局。作为连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区,朝阳年内将力争完成25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其中20条都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连,占到80%。

  今天上午,朝阳区召开“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朝阳区将全面启动“一廊”地区“五大提升工程”及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打造高端集约、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宜居和谐、民生幸福的“魅力”朝阳。

  交通打通双桥路等一批“断头路

  据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任务集中在道路建设领域。按照朝阳的特殊区位要求,尽快推进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廊道建设,打造朝阳新的城市名片区域。

  今年年内,朝阳将力争完成25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开展34条环境优美大街建设。其中广渠路二期、东坝南二街一期等20条正位于目前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廊道上。

  今年年内将重点推进广渠路、西大望路等环境整治,确保年内在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为缓解重点区域的道路设施薄弱问题,补齐城市发展的短板,在东部和东南部,重点推进广渠路二期、化工路、化二东侧路、东坝南二街等一批道路实施。

  按照居民关注的焦点、群众出行的重点,围绕保障房周边、新设地铁站周边,加快打通双桥路、南湖渠公园南路等一批断头路与微循环路。

  环境构建大中小互补公园绿地体系

  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朝阳要新建和改造百个大中小微型公园工程,预计完成绿化覆盖率48.3%。

  绿化上,首先考虑推进绿隔地区规划绿地的实施,以确保农村城市化的成果和上级任务的推动。景观环境上,推进一批重点公园绿地的建设,今年重点实施孙河湿地公园、红领巾公园改造、丽泽公园等25个项目,构建大中小互补的公园绿地体系。

  同时,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快推进萧太后河系综合治理和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建设。

  “重点线路上,今年重点安排通惠线、京沪线等重点线路两侧环境整治,努力使朝阳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两侧环境有明显提升;推进广渠路、西大望路、来广营东路等34条优美大街建设。”负责人还表示,将在CBD区域、双井东南部地区、长安街延长线—京通快速路等重点区域实施环境建设提升工程,展示朝阳形象。

  产业聚焦“引、转、疏”力争CBD核心区全面开工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聚焦“引、转、疏”三个方面。

  “”的方面,将产业尽快集聚在功能区和重点园区,在“”的过程中重点考虑高精尖和功能型项目,努力形成特色明显、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与组团。

  “”的方面,尽快将一批在原有产业发展区域内失去贡献能力和成长前景的传统产业进行替换、淘汰、补充、升级。

  “”的方面,将重点疏解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违建与违章市场,以及资源消耗大、人口密度高、业态低端、区域贡献少的一批产业集聚带。

  同时,力争CBD核心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实现结构封顶,五年内,CBD核心区北区将全面完成建设。此外,还将强化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政策体系和准入机制研究,完成齿轮场·品牌创业文化园项目一期等项目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

  提升区域办学品质养老照料中心力争街乡全覆盖

  负责人表示,在社会服务方面,朝阳将聚焦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群众关注的领域,围绕目前朝阳区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均衡、部分地区基层服务能力较弱、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批重点项目和品质提升任务。

  教育方面,重点推进八十中学南校9月建成开学、北京市第十六中学改扩建项目,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提高学校硬件指标,提升区域办学品质。卫生方面,重点推进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垂杨柳医院、双桥医院新建及改扩建工作。

  养老方面,重点推进社会资本建设的“达美颐养中心”及“单店养老产业示范基地”。此外,年内“一廊”地区预计开工建设5家养老照料中心,全区范围内新增14家,力争实现街乡全覆盖。

  文化方面,推进常营地区文化中心建设;实施“1+N”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即围绕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群众文化队伍等5个方面,培育认定30个文化品牌。

  此外,社区品质打造方面,突出“绿色、智慧、平安”三个导向,今年按照全区社区总数的25%比例科学选取首批试点社区,年底至少有25个社区达标。

  “一廊两带三区

  “一廊”:即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都市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廊道”。通过实施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五大提升工程”,带动东部、东南部地区发展升级,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两带”:即生态环境带和高精尖经济发展带。“生态环境带”,即在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依托温榆河走廊和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湖泊水系等城市生态功能空间,提升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保护屏障功能。“高精尖经济发展带”,即以承载首都功能为导向,连接CBD、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中关村朝阳园等重点功能区,重点发展国际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高精尖产业,强化国际商务、国际交往、文化科技创新等高端功能,发挥对全区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区”,即建成区、集中建设区和疏解提升区,结合北京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实施差异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其中“建成区”着力于提高国际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塑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形象。“集中建设区”重在强化空间管控,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实现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目标;“疏解提升区”则重在推进低级次产业调整退出、出租大院拆除、“城中村”整治、棚户区改造等任务。

  工作任务三个阶段

  规划起步阶段(2016年):力争年内各项任务完成五年总任务量的25%。在基础设施、综合环境、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民生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工作亮点。

  规划中期阶段(2017—2018年):各项任务完成进度均不低于五年总任务量的65%。全区路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市容环境和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高精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乡统一的社区管理模式得到广泛推广,一批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初具影响。通过实施“一廊五提升”工程,带动东部、东南部地区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规划收尾阶段(2019—2020年):到2020年,将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区域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大中小微互补的公园绿地体系基本建成,“高精尖”产业项目对区域型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区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蒲长廷)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