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变形记”:从“白富美”到“黑富美”再到新网红

20.05.2017  09:50
原标题:

杨修凯(中)和村民一起田间劳作。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徐旭

  在村里,杨修凯喜欢穿白衬衣,开会时穿、走访时穿,连下地时都穿。

  她解释:“穿白的凉快、散热。”

  到4月28日,杨修凯驻村已经一年半。初次见面,皮肤黝黑、衬衣雪白的她让人印象深刻。

  40岁的杨修凯是广西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驻村第一书记,她原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与农村有过交集的她,在2015年10月8日成为一个贫困村的带头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让这个贫困村发生了巨变。

  从“白富美”到“黑富美”

  2016年12月之前,在邕宁区的行政版图里,新平村属于30个贫困村那个圈里的一员。

  全村774户,共3460人,其中贫困户163户,730人,年人均收入不足2100元。21.2%的贫困率让新平村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当地村民把驻村第一书记看作是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当看到新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女的,许多村民都很“嫌弃”。

  “村民的反应我能理解,其实让他们接受我并不难。”性格阳光的杨修凯换上平底布鞋、牛仔裤,戴上草帽,一个月的时间,她把所有的村民家走了一遍,村民最想办的事是什么?谁家最富、谁家最穷、谁最有想法、谁最懒……村里的情况她摸得一清二楚。“客观地说,这儿的村民很朴实很勤劳,贫困户中大部分是因为信息闭塞、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致贫,部分是因病因学致贫,还有个别是因为懒。”

  新平村是个农业村,多年来靠种传统水稻和甘蔗为主,每亩的收益并不大。为了提高水稻收益,杨修凯找到做农业企业的朋友,选择了适合新平村种植的优质水稻种子无偿地送给村民种。然而村民并不积极。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杨修凯用村民的闲置地种了3亩水稻,插秧、施肥、除草全部自己干。由于不适应水田的环境,她的双脚脚趾感染溃烂。村民心疼她,劝她不要再下地了。杨修凯笑着说:“没事,我是学医的,上点药就好了。”

  收获的季节,试种的水稻每亩达到了近千斤,蒸熟摆上饭桌,颗粒饱满,清香扑鼻。在农产品展销会上,这种米以每斤10元的价格被一抢而空。村民给这种有情有机米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大米”。

  村民刘信轩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种水稻,除去肥料费用,每亩收益不足千元,去年改种有机水稻后,除去成本,每亩有4000多元的收益。为了帮助刘信轩家脱贫,他的妻子被安排在村公益岗位工作,2016年,刘信轩家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680元。

  2016年年底,刘信轩一家还搬进了新居。过去他家五兄弟共住一个老宅,每个兄弟一个房间,刘信轩一家四口住在不足15平方米的房间里。在政府危房改造资金的帮扶下,刘信轩家盖了新房。在乔迁新居那天,刘信轩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蒙党政关怀喜进新居添吉庆,下联:高堂作主欣邀嘉宾客畅欢怡。和刘信轩同时搬进新居的村民共有40户,2016年年底新平村通过了自治区脱贫验收核验,彻底摘掉了贫困帽。

  村子脱贫了,杨修凯从“白富美”变成了“黑富美”,看着自己“黝黑”的形象,杨修凯说:“黑点怕什么,只要村民过上好日子,我豁出去了。”

  扶贫就要精准

  没有产业的支撑,脱贫致富就是无源之水。杨修凯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和广西凯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金香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园,鼓励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民施扬将说:“地还是我们的地,既可以收租金,还可以到企业打工,年底还有分红。再也不用操心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

  农业企业周期长,见效慢。有人劝杨修凯引进见效快的工厂,在自己的任期内就能看到效益。

  “党中央让我们精准扶贫,精准不仅要找准适合当地的项目,让老百姓增加收入,还要站位高、看长远。以破坏生态换经济效益的事不能干。”任期虽然只有两年半,但在杨修凯心中,她是新平村一辈子的第一书记,为这里负责是她一生的责任。

  村里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回家,杨修凯提出鼓励在外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和帮扶。

  37岁的向见康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青年。在向见康过去的记忆中,儿时的娱乐活动都跟吃不饱肚子有关。

  “上树掏个鸟蛋,下河摸个鱼,都是为了吃,因为那时是真饿。”18岁时,向见康和同乡到广东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能吃饱肚子。凭着能吃苦耐劳,向见康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在城市买了房成了家。

  “每次回到村里,心里才觉得踏实,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听说杨修凯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时,向见康拿着多年的积蓄就回来了。

  “杨书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帮我们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写争取政府项目的策划书、跑贷款、办各种证照。” 如今,在向见康的召唤下,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回归。

  杨修凯饱含深情地说,“要让有志青年回归乡村、建设乡村,这样才能有山、有水、有乡愁。”

  “黑富美”变身新网红

  “五一”劳动节过后,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中国妇女报》的官方微博上连续推送了《从白富美到黑富美——驻村第一书记是这样炼成的》《白变黑之二:感人!这双让人心疼落泪的脚跑出了有机有情米》《白变黑之三:新平村孤儿三姐弟有了亲人,干妈来了喜洋洋》《白变黑之四:住在新房里,感觉到未来都有希望了》等报道,介绍了驻村第一书记杨修凯的扶贫故事。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众多网友给杨修凯点赞,评论区一片赞誉。

  “杨书记,你成网红了。”一天当中杨修凯接到了20多个电话,有约采访的记者、有慰问的同事、有祝贺她的朋友。

  “网红是什么?”平时从不关注微博的杨修凯有点摸不着头脑。一起驻村的年轻人详细给她脑补了一下网络知识,并给她的手机下载了微博客户端。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怎么就成网红了?”临睡前,她问记者。那一夜杨修凯彻夜未眠,她把网友的留言看了再看。

  第二天,记者告诉杨修凯,“因为普通,所以感人,所以你才会被关注。”

  “当网红有什么好处?”杨修凯调皮地问。

  “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新平村,来帮助新平村。”听记者这么一说,杨修凯笑了,“那太好了,以后可以为村里争取更多的资源了。”

  那天去走访村民,杨修凯专门换上了一件红衬衣,她说,要把网红的喜气传递给村里人。

  有责任、敢担当的杨修凯总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村民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杨修凯的宿舍门前经常有村民偷偷送来新鲜蔬菜、水果、鱼。有的村民听说她爱吃辣的,专门种了一亩辣椒……

  一天,站在金香柑示范园的山上,杨修凯指着一排排整齐的果树苗对记者说:“你看,长得多好。其实农民的心就像这一块块田地,你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这次的驻村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修凯看着远方说:“两年半在人的一生中就像大海中的浪花一样,并不起眼。但这两年半是我人生中最难得、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虽然不长,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