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屯绿化,增绿增收乐百姓
02.11.2016 14:07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日报道(记者 张雷 张辉) 竹篱笆菜园、青石板鹅卵石村道、叠石绿化花化农家小院,好一派田园美景。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凤楼村委水苊底村给人们的最初印象。
通过生态乡村建设,水苊底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在村屯绿化建设中,水苊底村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不搞大拆大建工程,在保持乡土文化风格前提下,尽量多种桃树、李树等乡土花草树木,在房前屋后新开辟竹篱笆菜园约5亩,安装立体绿化花架120个。旅游旺季,每天进村游玩的游客达到500多人。村庄绿了,游人多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产业带动,绿了村庄富了民
“同样一亩地,栽培苗木年产值最高可达1.5万元,最低也有9000元,收益相当于过去的好几倍。”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党支部书记周锦泉说。
初秋时节,《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看到下陶村道路两旁几乎全是苗圃。周锦泉说,自2005年以来,村里开始发展以洋紫荆为主打品牌的绿化苗木。目前,全村已发展绿化苗木超过2000亩,在外村包地还发展了3000多亩。繁忙季节,全村光起苗人员就有900多人,粗略计算,一年劳务费超过4000万元。
柳北区林业局副局长雷静说,现在一株胸径7厘米的紫荆树能卖到150元,10厘米的能卖到500元。实施村屯绿化行动以来,下陶村苗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现在不断出圃的幼树成了全村及周边乡镇农民的财源。
今年4月,柳州市举办了首届紫荆花节——满城紫荆绚烂缤纷,龙城大地变成醉人花海。雷静说,为进一步提升“紫荆花都”旅游品牌,下一步将在下陶村打造一个紫荆花公园。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使下陶村的苗木产业及乡村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无独有偶,柳江县结合当地各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做好“花”“果”文章,把生态建设与发展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三产经济发展新路子。通过实施生态种植、产业绿化等措施,创建了里高青花梨,成团鲁比葡萄,土博三华李,三都绿化苗木、草皮、香葱,百朋双季莲藕,流山桑蚕,进德生态无公害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种植示范片区,实现了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围绕创建自治区特色旅游名县的目标,融水将村屯绿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重点绿化四荣乡小东江、香粉乡雨卜、安太乡小青山等元宝山周边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村屯,建设精品绿化示范点、示范带,优化景区旅游环境,提升美丽形象。
创新模式,让村民“绿”“利”双收
山上,成千上万梨树碧翠,间见杜鹃花点缀;山间,一条7.8公里环村绿带,美景尽收眼底——赏梨树(花)、观云梯;山下,岛状的小丘桃树笑春风,火龙果、油菜花遍野……
依托碗窑村连片的梨园、连绵的梯田、古朴的村落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钦北区板城镇碗窑村梨花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蜕变为“广西梨花第一村”,梨花谷乡村游成为钦州市生态旅游的新名片。梨花开放期间可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农民创收30多万元。
在浦北县北通镇铺儿村,小洋楼整齐划一,楼间种着荔枝和龙眼等果树,村庄周围,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郁郁葱葱。
浦北县林业局在该村600米的村道两旁种植了300多株秋枫树,中间穿插三角梅、罗汉松和桂花树等,还在占地300亩的古荔园里修建了凉亭,为铺儿村的绿化“锦上添花”。
在福多堂村,村干部说,村里有林面积362亩,四旁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8%,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87%。全村能种上荔枝树的地方几乎都种上了,成为闻名遐迩的荔枝村。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9000元,村民安居乐业。
村屯绿化,与产业齐头并进
在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中,田林县强化发展理念,将村屯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环境优化、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齐头并进。
田林县浪平乡70%以上属石山区,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自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实施以来,浪平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谋发展,引进贵州寿桃进行推广种植,还将田林寿桃和传统产业核桃作为两大产业来抓,带领群众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走出一条适合浪平发展的致富路。今年以来,浪平乡已引导农民扩种寿桃500多亩,全乡寿桃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核桃面积超过1万亩。
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靖西县充分挖掘生态山水、民俗文化、边关风情等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改造提升通灵大峡谷、鹅泉等景区,打造全长50公里的边关旅游绿道骑行线路、龙邦-越南(高平、河内、下龙湾)跨国游和孟麻-越南北坡胡志明足迹旅游线路以及龙潭湖、渠洋湖、三叠岭瀑布、爱布瀑布新景区,加大对这些区域山坡及村屯的绿化、美化力度,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2015年以来,百色市林业部门在村屯绿化中突出发展油茶、板栗、核桃、松杉速丰林等特色林业,启动实施林业“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即油茶200万亩、松杉速丰林100万亩、板栗和核桃100万亩、乡土珍贵树种100万亩、林下经济100万亩,带动地方农民发展致富。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2.11.2016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