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告村民强占安置房 房山巡回法庭进村审案 山脚下开庭大喇叭喊人

19.10.2014  16:08

 

  在预防泥石流村庄搬迁过程中,房山区霞云岭乡上石堡村的12名村民和村委会发生了矛盾。村民认为村干部多分了安置房,于是这12名村民在自己已有分房的情况下,又强占了尚未分配的12栋房子。双方矛盾激化,村委会遂将这12名村民告上了法庭。但上石堡村这个已经和河北省接壤的小村庄,离它最近的派出法庭也有30多公里山路,人多路远,这庭怎么开?

  庭审目击

  “去广播室,用大喇叭喊他们

  因为辖区面积大,居住人口分散,房山法院设立了5个派出法庭,位于河北镇的河北法庭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只有6名工作人员的派出法庭,负责受理房山北部820平方公里,126个行政村的民事案件。

  作为大山里的法庭,偏远山村的收案量占到河北法庭总量的70%左右,山高路远,到村里审案成为他们的重要工作机制。该法庭自1999年启动巡回审判以来,迄今已有15年。

  17日上午9点半,在上石堡村头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几张桌椅板凳,一面国徽,这场村委会告村民的巡回审理即将开始。来自河北法庭的王俊伟法官及书记员正和要出庭的12名村民被告交涉着。

  “村委会没来人,只有个代理人,我们不开了。”作为本案的被告,这12名村民情绪激动,坚持要见到村干部,不然就不参加庭审。

  “村委会由其代理人出庭是合法的,你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王俊伟法官向村民解释,“再说,你们不参加庭审,就是缺席审判,对你们是不利的。

  对于王俊伟的解释,村民一概不听,反而更加愤怒,一转眼都回了家。

  王俊伟摇了摇头,“有时和村民讲法,他们一时也听不进去,我去做做村委会的工作。”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

  终于,在法官的劝说下,村委会派出了一名代表坐到了原告席上。可12名被告都已回家,挨个通知耽误时间,“去村委会广播室,用大喇叭喊他们。”王俊伟说。

  上午11点,这场在山脚下的巡回审判开始了,法庭四周围了一圈前来“旁听”的村民。

  “法官,我得回家看孩子了

  虽然这场巡回审判露天进行,但在程序方面丝毫不“简陋”,法官宣布开庭后,书记员宣读了法庭纪律。

  原告村委会称,2010年3月,上石堡村搬迁工程开始动工,新居分为A/B/C三种户型,按照《上石堡村整建制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定,每个家庭只能申请一套住房,户型自愿选择,多出自家宅基地面积的部分需要购买。

  “被告王志先、陈广成、王占生等12人已按上述规定分配了新房并已入住,但他们以各种理由私自把未分配的不属于其所有的新房屋侵占并上锁,这是对村集体财产的侵占,造成部分未分配新房村民无法入住,我们要求被告腾房。”村委会代理人说。

  这边原告话音刚落,被告席议论声哄然而起,法官提醒他们挨个发言。

  “之前说好是把房子都拆了,统一去新村分房,但是村干部把自己房子拆了之后又在原地盖了新房,新房面积比A/B/C三种户型都大。”被告郑启稳的媳妇第一个答辩,“法官,我说完了,我得回家看孩子了。

  秋日中午的阳光依旧很晒,王俊伟听到郑启稳的媳妇说要回家,他愣了一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既然来了就听完再走,最后庭审笔录还要你签字呢。”王俊伟笑着说。

  接下来,12名被告依次发言,他们提到了村干部的分房装修豪华、户型和普通村民不一致、有人没交钱就分到了房等意见。村委会回应称,他们的住房合乎规定。

  庭后追访

  “巡回审判就是磨嘴皮的活

  王俊伟法官之前在房山法院刑庭和执行庭工作了7年时间,两年前调到了河北法庭。如今,背着国徽去村里开庭已成为他日常的工作内容。

  “带着国徽开庭并不是走形式,这是规定,制服、徽章也都必须穿戴,法庭毕竟是一个神圣的场合。”王俊伟说。

  但当巡回法庭遭遇不太遵守法庭纪律的村民时,应该怎么办?

  “程序合法,一些细节就可以忽略。”在今天的庭审过程中,王俊伟面对12名被告村民“活泼”的答辩风格一直微笑面对,“巡回审判面对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中午12点半,庭审结束,没有当庭宣判。王俊伟没吃午饭又跟着村民去村里了解情况。

  在去村里的路上,王俊伟告诉记者,对于那些双方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法庭一般会当庭审完,当庭调解,调解不成,当庭就结案。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山区搬迁工作的开展,拆迁安置补偿合同、农村建房施工、农村房屋买卖等合同类纠纷开始增多,“这类案件的判决就要慎重”。

  王俊伟解释说,这类案件涉及当事人双方的经济利益,双方都不会让步,“我们会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为的就是能让双方心平气和地接受、理解判决结果,不至于进一步激化矛盾。

  “说白了,巡回审判就是磨嘴皮的活。”王俊伟笑着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方便百姓

  下午两点多,记者在上石堡村走访发现,村里的确存在几栋装修、户型和其他村民新房不同的安置房,但当记者问村民“把房占了不怕违法吗”时,这12名村民的回答基本都是“是村干部先不按约定办事,我们不算违法”。

  当整个社会都在讲“依法办事”的今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照法律思维处理矛盾。

  以上石堡村所在霞云岭乡为例,该乡最远的村距河北法庭约60公里,开车两个小时才能到,“那还得技术好的司机。”在河北法庭工作了两年的王俊伟觉得偏远山村的普法宣传不好做。

  “如果把当事人叫到法庭,三下五除二,一般案子两三个小时就能审完,但要是去巡回审案,光来回路上就得四五个小时,”王俊伟伸着巴掌向记者比划,“巡回审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方便百姓。

  除了这一点,王俊伟认为,通过把庭审开在村民家里、田间、村口,也是让村民切身感受法律的好机会,“有什么能比一场让双方当事人都心服口服的庭审更具说服力呢?

  本报记者 张宇 文并摄 J223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