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明书记在《光明日报》“孔院十周年”专版发言
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如今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9月27日,《光明日报》国际科教版在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之际,整版刊登了《写在10年之际——中国大学校长眼中的孔子学院》一文。我校党委书记李宇明在“创新模式 合作共赢”专题中,阐述了他的观点。
李宇明书记指出,当下汉语传播的主要动因是经济,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就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因素去推动汉语传播。比如:在海外办学机构的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受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区域,更多地听取我国经济部门的意见;在国内办学中,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应该较多介入,提供宏观策划和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具体援助;在课程设置上,除语言课程外,应充分向学生介绍现代中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从事涉华工作的能力,甚至是培养学生在中国工作的能力;中国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为海外的汉语学习者尽量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学好汉语以后,有可能谋到一份职业,从而给汉语学习以更大推力。同时,在鼓励汉语教育走出国门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中国依然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最理想的地方。
北京语言大学在全球共承办了16所孔子学院。十年来,我们承办的孔子学院与兄弟高校的孔子学院一起,始终致力于突破“三教”瓶颈,不断解决教师、教材、教法方面的新问题,办出各具特色的孔子学院,并尽快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孔子学院要与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有机地衔接,应努力培育三大根系:大学行政之根,大学专家之根,学生与地区需求之根。根深才能叶茂。
李宇明书记强调,孔子学院创立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满足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不断增进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孔子学院的未来还将继续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架设好人类语言文化的互信、互鉴、互惠之桥,让中国古老的文明与世界现代文明交映生辉,为世界的和平与世界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9/27/nw.D110000gmrb_20140927_1-10.htm
李宇明书记发言 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