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柏林演讲释放三大信号
新华网柏林10月10日电(记者尚军 何梦舒)当地时间10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站在欧洲的讲台上,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向世界释放出三大信号。
信号一:中国经济有信心
对于外界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用“充满信心”给予了正面回应。
作为中国政府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一些投机者借机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试图搅浑水。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
当李克强总理说这番话时,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外贸协会董事会成员迈克尔·舒曼就坐在前排听众席上。
“我认为(李克强)总理今天表达了非常强的信心。我们并不为中国增长率上下浮动0.1个百分点感到担心。即使正经历转型,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欧元区能有7%的增长,我们会很开心。”他说。
舒曼认为,德国经济形势不错部分得益于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经济未来依然会保持强劲增长动力,德国企业界对此有信心。
信号二:扩大开放有决心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我们对此坚定不移。”李克强总理再次表达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依法对一些中资和外资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或进行了处罚。部分外国投资者因此感到不满和担忧,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对外开放的风向有变。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的开放大门始终敞开,而且会越开越大、越开越好,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更加积极主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是营商环境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的开放,是互利互惠、双赢多赢的开放。
这番话给在场的德国和欧洲企业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教授马丁·瓦格纳说,未来德国企业将更加开放地走向中国市场,进行投资,这将有利于德中两国,正如李总理演讲中所突出的一点,即德中两国要继续实施互惠的双边合作。
舒曼说,德国企业界确实有人存在焦虑和不满,但他并不认同。中国政府执法并非打压外国企业,德国企业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就需要适应那里的规则。与此同时,对外开放是相互的,德国也需要更加开放。
信号三:中德合作要创新
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访德的一大主题。他在演讲中说,中德两国的合作像紧紧咬合的齿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已经成为利益的共同体,甚至是命运的共同体。他还说,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
中德合作一直走在中欧合作的前列,双方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额已占到中欧贸易总额的30%。德国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唯一访问过两次的国家,中德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访德期间,两国共签署了总值181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协议。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造中德关系升级版?在创新领域加强合作是一个深挖潜力的重要抓手。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期间,中德两国领导人已提出,要建立和发展中德创新伙伴关系,为两国合作注入新动力,两国还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对未来5到10年各领域合作作出了战略规划。
德国蒂森克虏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与质量部负责人赖因霍尔德·阿卡兹说,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演讲的重要内容,“我相信创新对德国和中国来说都非常重要,两国应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我们的公司目前正在与中国高校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并商讨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计划”。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教授彼得·科内尔认为,李克强总理演讲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创新对于德中两国发展以及未来合作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正在与中国进行创新领域合作的机构来说很重要。
就在李克强总理到访德国前夕,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德国企业普遍认为德中合作蕴藏着巨大机遇,汽车、机械、能源等行业合作前景尤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