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李光晨:怀念我的父亲李聚五烈士
本网讯 我父亲李聚五烈士牺牲已经75年了,他参加抗日战争八年,身经百战,战友牺牲无数。他作为一个抗日游击地区的县长,率领几个人、几十人,后来发展到几百人,与日本鬼子、汉奸打游击,死里逃生,在1946年4月24日与国民党蒋匪帮的作战中牺牲,年仅43岁。
左图:李聚五烈士照片 右图:李聚五烈士纪念碑
父亲参加革命后几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当时组织有个规定,在国民党组织中任过重要职务的,要经过调查核实。当时党组织几次对父亲解释并表明此前不会把父亲当党“外人”看,长时期内党的重要活动,父亲都参加了(如参加了长达半个多月的抗战胜利后渤海地区县级以上干部集中会议)。父亲的这些情况,他的老战友对我们讲过多少次。父亲牺牲后,齐河县上万人集会,为他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渤海行署党委并宣布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父亲虽然已经牺牲了,但他的在天之灵,如果知道他已入党,必然会是高兴的。
父亲牺牲了,他的儿女都牢牢记住他,并要像他一样,永远的爱党、忠于党。我哥1945年在山东省干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大姐、二姐分别在17岁、15岁时在战场上入党,我1956年在上高中时光荣的成为一名党员。父亲在天有灵定会为他的儿女高兴。
我和父亲很生疏。我1943年跟着母亲从博山老家逃到齐河,千难万险隐姓埋名在农村,经常换地方,和父亲只见过两次面。那时我很小,见了父亲认生,一句话也不会说,只记得父亲让我母亲叫我好好念书,他拉我的手,我急忙躲闪到母亲身后边。父亲的革命事迹我都是听别人讲的。父亲参加革命前,喜欢果树,办果园。我高中毕业先服从分配进了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国家让我们那批学生多转学,我当时选择到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果树,就是想完成我爸爸的志愿。大学毕业后,到南大荒苗圃工作(当时北京最大的果园),“文革”中期以“走资派”挨斗三年、又下放三年。“文革”后我为了继续完成父亲的志愿,调回原北京农业大学做果树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果树研究的教授。父亲若在世,我此举,他定是非常高兴的。
我的父亲原籍山东省博山县,有4个哥哥,祖父带领他们辛苦种地、冬季开粉房,只能供我父亲上学,一心想从苦难中逃脱出来。没想到刚有一天的好日子过,就被土匪抢劫,祖父和一个大爷当场被打死。我父亲觉得只有逃出那个山沟沟才能有新的生路,便与几个同学到山西太原考大学,入考场前他的毕业证书被人偷走,未能参加考试。同学劝他去闯天下,而他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便于1925年到山东省莱阳县中学教书,当时文化人太少,他又是敢去考大学的人,很重视他。1926年有人拉他加入中国国民党,很快又被任命为莱阳县宣传部长。我们同村的父亲一个同学谭庆同(后来是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劝父亲退出国民党,父亲离开莱阳到青岛一个中学继续教书。可是国民党又找他,父亲只好又离开青岛,到山东齐河县师范继续教书。几年的磨练他看到教育救国也难行通,便与人合作凑钱买地办果园。1937年“七七”事变,他痛感到困难临头,就与几个同事商议卖了部分果园和自己老家部分地,凑钱买了枪支弹药,组成一个抗日游击队。后来父亲找到刚来山东的八路军东进支队司令员肖华,表明了坚决抗日的赤胆忠心,并按照指示组建齐河县抗日政府,父亲任县长兼县大队长。县大队开始只几个人,后来才发展到上百人。齐河县,距济南市很近,又有重要铁路、公路干线,日本鬼子和汉奸们极为重视,抗日县政府和县大队活动及其艰难,时常东跑西躲,无固定住地,一个村落住不上几天,有时半夜或白天吃着饭就得换地方,吃饭、睡觉没保障。父亲总是捡战士们剩下的干粮吃,晚上挤在战士们中间睡。通讯员为他拿吃的或为他睡觉替他占地方,父亲总是严厉地批评他们。抗战八年中,他还经常与战士们一起帮老乡锄地、种庄稼、打场,所以老百姓中父亲的名声很好,一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去齐河时当地老乡们还称父亲为“我们李县长”。
父亲当了那么多年的县长,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有时候发衣服不多,父亲总是先让着战士们穿新的,自己的衣服破了,都是自己补补再穿。他的通讯员衣服破了,他教他们补。我曾几次听齐河县县长张修业(1944年开始在齐河县政府工作)说起我父亲的故事,有一次他说着留下了流泪。父亲那个年代后来还活着的战友,许多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和政府的重要官员,我们兄弟姐妹曾拜访过他们,说起父亲,他们都很怀念和敬佩。当年我父亲身边的通讯员有的在解放后当了地方县市级领导、军队里的上校或大校等,他们一提起父亲就泪流满面,说自己能有今天,怎么也忘不了老县长的培养和关怀。
父亲带领的县大队也打过一些小仗,父亲总是和战士们一样往前冲,撤退时总是走在最后面。当时有一个伪军聂胡子,他有个碉堡,有30多人盘踞,祸害周围老百姓很厉害,咱们大部队顾不上打他,县大队通过挖地道,炸了这个碉堡,端掉了两个炮楼,彻底消灭了聂胡子,为民除了一大害。当年挖地道时,从村里秘密挖了100多米,父亲要亲自查看地道洞口是否在炮楼正下方,战士们不让他去,他还是坚持去看了。
父亲的英雄事迹,我们这些儿女不会忘记,齐河县的人民也不会忘记,齐河县烈士陵园里有父亲的纪念碑,纪念馆里专为他建立的纪念堂,让父亲永远活在齐河县人民心中,永远活在他的后代人心中。
左图:1993年李光晨和张克宁(老伴)记录芭蕾苹果树生长发育情况;右图:1997年李光晨在顺义俸伯果园与试验成果芭蕾苹果合影
李光晨、张克宁夫妇与家人照片
作者简介: 李光晨,男,山东淄博人,1937年8日14日出生,1956年3月入党,1962年原北京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市农林局、南大荒苗圃、石景山农业局工作;期间文革时期曾下放至北京十三陵公社劳动。1979年6月调回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任教,曾任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主编农业院校教材《园艺通论》)和《园艺植物栽培学》、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和农化卷的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93年评为教授,2002年退休,退休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他们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