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保国笔谈:我骄傲是一名人民教师

10.09.2016  10:32

 

      2016年9月9日下午2:30-4:00,值我国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进行了关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会学习活动。会议的主会场设立在我校的学研中心,另设多个分会场。我校的全体教师同时进行了关于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

 

      此次报告的报告团共有五位成员,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却都是李保国生前的亲人或是熟悉他的人,他们分别为李保国的妻子、同事、学生,以及了解李保国事迹的记者站站长及岗底村的村书记。李保国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事迹打动了无数的人,他的精神也将永远存留在人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李保国老师在学术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则体现出父亲般的慈爱;他勤勉一生,课上的授课生动形象,将复杂的问题讲得活灵活现,课下则常年带着学生在农村实习,平日更是时常批改论文到深夜。他对学生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踏实、认真”。

 

      作为一名教授,他“不为钱来,不为利往”。他希望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保持着最淳朴的生活作风,怀着让农民致富的真心实意,李保国教授将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每一个农户,使得岗底村的农民百姓彻底改变命运,实现了真正的发家致富。

 

      作为一名丈夫,李保国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但只要是他在身边的时候,妻儿都能感受到他所带来的温暖。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在报告中说,他们有三个“”。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农村,而由于常年奔波于科研及农村建设,他们还有一个家––那就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在这三个家中,城市的家是他们居住时间最短的。在李保国妻子的陈述中,一个细节让我不禁泪目,她说,“那时候,我们为了不影响做项目,将城里的老人、孩子接到农村的家,一待就是四年。”四年,并非仅仅两个字而已––四年,意味着李保国夫妇二人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大山;四年,也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没有机会像其他大学教师的孩子一样接受城里幼儿园的教育。

 

    李保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大山的儿子,他是百姓的恩人,他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奔波于太行山的沟沟坎坎,他怕他少帮了一个点,就会辜负一群人的希望。

 

      教师,是一份无比神圣的职业,同时也肩负着学生的未来、家长的期望、祖国的信任。作为一名今年入职北京林业大学的新教师,我感到十分光荣,也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责任。

 

      在李保国精神的影响下,我更加清楚地明白,责任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意味着什么。责任意味着爱岗敬业,意味着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意味着对教学科研的求精、求实、求新,也意味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信念的坚守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然而,骄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带着“最阳光职业”的光环,我们会充满自信;而肩负着学生和祖国的未来,则需要我们做到严格自律、时刻自省。

 

    路漫漫其修远,让我们共同求索、共同努力,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外语学院教师 张琰)(A11)

来源:外语学院                    作者: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