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权益保护诊所赴易县宝石村普法宣传

27.11.2019  17:52

本网讯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2020年来临之际,我校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硕士班的全体同学依托“农民权益保护诊所”特色实践课程,于11月2日来到河北省易县坡仓乡宝石村开展“精准扶贫  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活动。

宝石村位于易县西南部,是一个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小山村。由于临近北京,在城市化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宝石村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空心”村。生活方面,青壮年进城打工让村子渐渐富起来,但也带来一系列婚姻、养老、子女抚养和继承方面的问题,妇女、老人和儿童的权益保护亟待加强。经济方面,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巢状市场”项目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重新焕发了生机。不过,随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完成以及新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宝石村人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多了几许困惑。这次的“送法下乡”正是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的。

11月2日下午,在村委会主任热情而简短的致辞后,诊所师生首先代表学院向宝石村农家书屋捐赠了普法图书,随后就开始了主题宣讲。

虽然几乎没有影音设备,但农用地“三权分置”、宅基地改革试点、留守儿童监护以及空巢老人赡养等一个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加上同学们精心选取的鲜活案例以及对法律规定深入浅出的解释,还是让到场的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

不仅如此,乡亲们还把同学们为这次送法下乡“量身打造”的普法资料装订成册,认真研读。

主题宣讲后的互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农民进城落户以后承包地收回吗?”、“土地承包经营权能继承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小夫妻离婚了,老人在保定给买的房怎么分?”……,乡亲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随着夜幕降临,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开,11月2日的活动也落下了帷幕。第二天,送法下乡活动继续进行,未及参加第一天活动的乡亲们冒雨赶来,诉说着自己家事和面临的问题,寻求法律的帮助。

马克思高度评价实践的意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应该在实践中加以证明,而且革命的实践不仅可以改变环境,还可以改造实践者自己。农民权益保护诊所自2003年成立以来多次组织“送法下乡”活动,正是要通过这样的实践,让诊所学生亲身参与法律适用于乡村社会生活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农大法律人的使命,主动践行“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为改造乡村、振兴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短暂而难忘的“送法下乡”活动圆满结束,房东家院子里晾晒的红薯干和蘑菇展示着丰收,公路边挂了满梢金黄的柿子无人采摘。诊所师生在细雨中默默前行,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