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推出机制 打造市委“接诉即办”机制法院实践版

20.11.2019  11:11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除了关心有理能否打得赢官司外,更希望在诉讼过程中能与法官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11月20日上午,北京高院向社会通报,全市法院在充分听取诉讼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聚焦“联系法官”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出“接诉即答”“接单即办”诉讼服务工作新机制,确保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力争反映事项办结率100%,努力打造市委“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法院实践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近年来,由于法官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如果因正在开庭、外出调查取证或者接待其他当事人等客观原因不能实现与每个当事人的即时联系,有时会出现联系不畅、回复迟延的情况。北京高院副院长蔡慧永介绍,北京法院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厅、网、线、微”联系法官通道,建立“收、转、办、督”工单办理模式,建立“考、评、汇、报”管理机制,努力确保联系法官渠道畅通、群众诉求回复及时、法院监督保障到位。

据了解,当事人和律师可以通过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点对点联系法官。网站充分结合自然人和律师的身份验证特点,提供不同登录方式,支持北京律师使用律协账号快捷登录,企业法人可持数字证书登录。12368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人工+智能”诉讼服务,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助语音办理或与座席员进行直接沟通提出联系法官诉求。“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和“北京移动微法院”,则将诉讼服务从“耳畔”延伸到“指尖”,方便当事人随时随地选择相应案件,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联系法官。此外,全市三级23家法院还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专门的联系法官窗口,来法院的当事人、律师可以通过窗口找法官,由窗口工作人员及时联系法官进行接待或将具体诉求做好登记及时转交法官,同时也可以使用诉讼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来访登记端口,通过语音或文字方式给法官留言。

蔡慧永表示,为确保及时回复诉求,全市法院建立了诉服前端统一接收、法官后台分类办理的“收、转、办、督”工单办理模式,对于12368热线等渠道收集的案件查询、诉讼咨询类诉求,由诉讼服务人员“接诉即答”,以人工方式第一时间即时处理。对于确实需要法官行使审判权或者与案件密切相关的诉求,向承办法官派发工单,要求法官“接单即办”。目前,北京法院运用“诉讼服务一体化应用系统”,推动4大服务媒介9个服务平台联系法官诉求的整合,由高院诉讼服务部门对诉求分类甄别,并将工单直接分转至各级法院审判业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法官需在规定期限内对工单进行处理和回复。同时,系统对工单办理进度、诉求办理节点实时追踪,到期未回复的自动发出催办通知,催办后仍未回复的自动发出督办提示,并将该提示同时发送给庭室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形成接诉、办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式运行机制。

此外,北京法院还有针对性地建立“考、评、汇、报”管理机制,将联系法官工作纳入法院年度绩效考核,定期进行通报。通过对各类诉求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紧贴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实际,从立案、审判、执行和法官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摘出典型问题及答复情况汇总市高院监察室予以专项督查;对当事人集中反映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结合立案登记制、优化营商环境、诉源治理等改革措施汇总市高院审管办予以专项研判,提出促进审判执行、队伍管理和审判作风等工作的意见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做到未诉先办、主动谋划,力求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专项治理。

2019年1-10月,北京法院通过“诉讼服务一体化应用系统”接收联系法官诉求37682条,“接诉即答”9689条,“接单即办”27093条,公开回复诉求4497条,通过线下沟通、电话答疑等方式回复诉求31889条,有效诉求回复率达到96.56%。蔡慧永表示,北京法院将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不断提升司法为民工作水平,改进审判工作作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