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机关“一线代表亲历十九大”巡回宣讲第三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17.11.2017  14:54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党员,聆听总书记报告,内心十分激动、精神十分振奋;同时,作为全国8900万党员的代表,参与党内重要工作的讨论,选举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深感责任重大。”话筒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编辑房瑞标分享着自己参加党的十九大的心情。

中直机关“一线代表亲历十九大”巡回宣讲第三场报告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11月16日上午,中直机关“一线代表亲历十九大”巡回宣讲第三场报告会在新华社举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李勇主持,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姜颖,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光明日报社评论部评论一室副主编刘文嘉和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编辑房瑞标,分别做了宣讲。

  谢春涛从他在党代表通道接受外媒采访的经历讲起,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谈到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的制度优势已在实践中充分证明与展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在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要切实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现场聆听总书记铿锵有力、直抵人心的报告,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姜颖回忆,10月18日下午,她在小组发言中提到的最大感受便是对人民的深情。“报告出现‘人民’二字的频率极高,达到206次,通篇以人民利益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饱含对人民的深情。特别提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永远与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些平实的语言感情真挚、直抵人心。”

  同样,王小节也认为,十九大报告通篇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统领,“人民”一词提到了200多次,这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和“为了谁”的价值追求。

  刘文嘉则用三个统一概括了十九大报道呈现的特点。刘文嘉说,“第一个统一,报告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也深刻呈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第二个统一,报告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的擘画,也是对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密切追踪;第三个统一,报告既牢牢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也彰显了宏阔的人类视野、深沉的人类情怀。”

中直机关“一线代表亲历十九大”巡回宣讲第三场报告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此外,他们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了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王小节用两组关键词做了总结,即“信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王小节表示,记者要深入基层,镜头对准群众,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同时必须通过内容创新让报道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通过表现方式创新让观众更加喜闻乐见,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提高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正气的节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

  房瑞标表示,在扶贫开发的冲刺阶段和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结合脱贫攻坚的实践来进行,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脱贫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姜颖表示,把十九大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懈努力,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党的教育事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台上,五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学习心得;台下,来自不同单位的听众认真聆听宣讲,十九大精神被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传达到每个人的心中。经济日报记者李万祥告诉记者,“听了他们的宣讲,仿佛又回到了10月18日的盛会时刻,心情再次澎湃。”

中直机关“一线代表亲历十九大”巡回宣讲第三场报告会现场。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最后,李勇强调,青年干部职工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要带头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掌握精神实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要担当起实现新时代宏伟目标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号召,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锻造政治品格,在推动中直机关事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时代风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