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张学记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27.05.2017  19:03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的决定。本次奖励共评选产生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我校朱荣教授、张学记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经中央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该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朱荣教授所领导的团队结合我国电弧炉炼钢特点,对传统电弧炉冶炼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创新,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弧炉生产的冶炼周期长、能量利用率低、质量不稳定及生产成本高等重大关键问题。首次提出并形成了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该技术已在数十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内外电弧炉炼钢企业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电弧炉工艺及装备制造水平,引领了中国电弧炉炼钢技术发展。他还参与研发出高品质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其系列复合技术,满足了我国机械装备对金属耐磨材料的重大需求。

他负责的国家支撑项目“三峡大型水轮机组转轮铸件的洁净钢冶炼技术项目”,解决三峡电站的转轮长期需要进口的难题,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研究开发了CO2-O2混合喷吹炼钢技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及多家钢铁企业的资助下,完成了将CO2应用于炼钢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试及工业试验,验证了CO2-O2混合喷吹炼钢工艺对炼钢节能降耗、烟尘、不锈钢脱碳保铬、脱磷、炼钢终点控制等影响规律。项目在首钢京唐300吨转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示范,取得了钢铁料消耗下降3kg/t,吨钢煤气量增加5Nm3,提高了脱磷效率,控制终点氧化性,目前项目正加紧工程建设。作为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及冶炼委员会负责人,从2001年开始每年组织全国特钢年会及特钢培训班,为中国特钢技术的进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推广及普及工作。近年来,朱荣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2奖,省部级奖十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著作2部,论文150余篇。为国家钢铁行业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张学记教授所带领的由机械、电子、软件、材料、生物、化学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世界第一套计算机控制自由基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世界第一台智能自由基检测系统,系统包括传感系统,电子放大系统,软件控制系统,机械控制系统,解决了超微量(<nM)快速(<s)多组份同时在线测定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已用于生物科学研究,空间探测,医学研究等领域,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及传感器件已售出近10万件,产生了上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张学记教授开发了核酸质谱集成装备研制,提出了其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应用解决方案,该集成系统包括仪器系统、试剂盒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机械控制系统。他负责该项目的总体设计,协调,仪器参数设计。同时担任传感技术研究组负责人,承担所有传感器件的研究。自主研发的Clin-TOF质谱仪于2014年6月通过CFDA国家药监局认证,在国内居于领军地位,该集成装备已在全国十多个3甲医院做了3万多的临床实验。

他已在Chem. Rev.、J. Am. Chem. Soc.、Adv. Mater.、ACS Nano、Chem. Commun.、Anal. Chem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0篇,分别在Elsevier、Springer、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7部。开发30余项产业化技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或专题学术报告60多次。迄今共申请获批国内外专利65项。核心机密技术15项。张学记教授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院士/会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筹)执行院长,北京科技大学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2009年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党代表,成为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中的唯一代表。候选人自1999年-2012年12月担任世界精密仪器公司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