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捉红色通缉令嫌犯

09.06.2015  10:26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下午,逃亡近7年的本市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孙新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据悉,这是“天网”行动公布百人红色通缉令后,本市首个被抓回的红色通缉人员。孙新涉嫌挪用公款千万元。

  今年46岁的孙新是本市人,原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出纳。经查,孙新在担任单位出纳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将巨额公款转入本人担任法人的公司进行营利活动,其中部分款项被转入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2008年10月,孙新因案情败露,潜逃出境至东南亚地区。2008年10月23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孙新立案侦查。据悉,孙新涉嫌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千万元。

  2015年5月,北京市追逃办得知,孙新正藏身于柬埔寨,曾在当地做会计谋生。市追逃办第一时间组成追逃工作组赶赴柬埔寨。在公安部“猎狐2015”柬埔寨工作组、我驻柬大使馆的大力配合与帮助下,经中柬两国司法执法部门共同努力,成功将孙新缉拿归案。

  昨天,孙新被抓获回国,在机场等候他的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反贪局的检察官们,他们向孙新宣读了《逮捕决定书》。逃亡海外近7年的孙新最终难逃法网。据介绍,在逃到柬埔寨之前,孙新还曾在泰国藏身。

  此次赴柬埔寨追逃工作组成员李华伟介绍,这次境外追捕行动情况十分复杂,追逃人员克服了天气炎热、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缉捕任务。

  据了解,市检察院高度重视追逃追赃工作,向全市检察机关下发了《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北京市检察院追逃追赃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开展追逃工作中,北京检方高度注意三个问题,首先就是防逃,加大职务犯罪人员外逃的预防力度,不添增量;其次是消化存量,加大追逃追赃的力度;再就是加大劝返的力度。

  在追逃工作中,北京市检察院坚持逐案逐人分析排查,积极借助外部资源,围绕境外追逃追赃、没收违法所得等重点环节,推进重点个案追逃追赃工作;同时,采取专人包案、落实检查、领办督办、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等措施,全面落实专项行动各项任务。

  此外,市纪委明确,各区县局级单位党委(党组)是国际追逃追赃情况报告的责任主体,必须实行及时报告制度,各单位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发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的,实行一案一报,发生一起报告一起,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市追逃办;同时,还要实行季度零报告制度,各单位于每个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向市追逃办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外逃情况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要及时报送有关信息,并更新、补充外逃案件进展情况。而对于外逃案件出现重大变化的,各单位要及时报告市追逃办,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

  据统计,自2014年10月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已经成功抓获了17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其中,还成功劝返1名犯罪嫌疑人回国自首。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138件146人,查办大案133件140人,要案47件49人。下一步,北京市追逃办将继续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上图为孙新被押解回国。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