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本市整治开墙打洞2.3万处

25.08.2017  12:06

  今年前7个月,本市整治“开墙打洞”23390处,完成全年计划的145.3%;其中城六区整治20966处,完成全年计划的134.6%。这7个月,本市拆除违法建设3479万平方米,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2.8倍。

  整治之后,社区居民感受到的是环境的美化和便民设施的提升。按计划,今年全市将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网点,拆违之后要有3200公顷土地“留白增绿”。昨日,市发改委发布前7个月“疏解整治促提升”数据,相关负责人也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治“开墙打洞”,怎么干?

  老城胡同重归文明清静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堵洞的墙面渐渐美化成了胡同的灰瓦灰墙,胡同管家也开始普及,市民也感受到了治理“开墙打洞”的好处。可治理“开墙打洞”之后,本市又要做什么呢?

  “本市正在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加强街区规划设计指导,与疏解整治同步研究修复方案,促进街区城市修补和生态重塑。”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北京将强化“先设计、后整治”的原则,把“开墙打洞”整治与街巷环境美化提升结合起来,打造更多的精品街巷。

  老城胡同是北京特有的风貌,蕴含着一种文化的传承,胡同本源应该是宁静、安居之所。此前过度商业化、普遍的开墙打洞以及经营行为,使一些胡同成为了脏乱差、热闹嘈杂、安全隐患多、治安案件高发的区域。

  治理就是要去掉过度的商业化,恢复该有的风貌,使之成为留住回忆和乡愁的地方,还居民一个文明、清静的街巷胡同,让老城有故事、有温度。

  菜摊儿少了,哪儿找?

  全年建设提升1000个网点

  前段时间,有市民反映,身边的菜市场没有了,早市、菜摊也暂停了。但最近,很多升级版的市场回到了老百姓身边。

  据了解,消失的菜摊,有些是在违建中经营的,有些属于“开墙打洞”,有些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在这次全市范围的综合整治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菜摊,从老百姓身边“蒸发”了。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整治一开始,对于便民网点的提升就有相应安排。在计划中,今年全市要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既有综合性生活服务中心,也有菜站、早餐店等专业网点。

  “我们鼓励国有老字号、品牌连锁企业发挥作用,确保便民商业设施数量只增不减。”这位负责人说。

  治理以后,便民设施将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范化,对此,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也计划每年拿出2亿元来补助。

  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目前不符合规划、确需撤除的农副市场,各区按照“拆一补一、先补后拆”的原则,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

  拆违变治违,啥讲究?

  腾退土地还绿要落实到地块

  拆除违法建设之后,后续治理靠什么?相关负责人说,“疏解、整治和提升是有机的整体,疏解整治不是一拆了之、一搬了之,而是立足精细化管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以群众满意度来衡量。”拆违现在更加注重拆后空间的管理利用,要“留白增绿”。

  今年,本市明确了腾退土地“留白增绿”3200公顷以上的目标,80%的拆后腾退土地都将用于还绿,而且要落实到项目和地块。同时,细化治违考核标准,对拆后场地未及时清理、绿化复垦面积占拆除总面积比例偏低、存在复建复占等情形的区将予以扣分。

  数据盘点

  全年“疏整促”行动完成7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到7月,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整体进度达到70%左右。

  疏解提升市场160个,比去年全年增加43个;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39家,比去年全年增加204家。

  由市工商局牵头,1到7月,全市共整治无证无照经营38935户,完成全年计划的233.3%。

  群租房治理工作加大了对群众举报线索的整治力度,将核查属实的2221条线索全部纳入整治工作台账。

  前7个月,本市建设提升蔬菜零售等7类便民商业网点792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267个。市发展改革委安排2亿元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补助便民商业设施建设,第一批52个项目已面向社会公示,主要涉及便民服务综合体、蔬菜零售、生鲜、便利店、早餐店等。

  西城区灵境小区、海淀区毛纺北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陆续开工,加快推进加装电梯、铺设燃气管线等工作。(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耿诺 )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