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将摸底保护抗战遗迹

14.05.2015  17:49

  1938年至1943年,侯仁之、孙道临、李苦禅等都曾经“入住”北大红楼,他们是日军宪兵队拘留所的“犯人”,饱受刑讯;1997年,一名日军细菌部队的老兵来到天坛神乐署,凭借那棵500多岁的神乐槐找到了自己当年住的宿舍……昨天下午,部分市政协委员视察北京市日军侵华罪证遗迹,呼吁尽快对日军侵华罪证遗址进行摸底、挂牌、保护。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利用几年时间,把本市抗战遗迹进行摸底,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逐步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

  现场

  昔日“地牢”今成仓库细菌部队曾驻神乐署

  1938年至1943年的北大红楼,是北平日本宪兵本部及分队所在地,现在几乎没有当时的史料存世。

  昨天记者跟随市政协委员来到北大红楼,阴冷潮湿的地下一层当年是日本宪兵队的审讯室和拘留室,如今已作为库房使用了。

  “西边14间屋子当时是牢房,每间屋子得关二三十人,东边是审讯室,还有水牢……”北大红楼一位负责人介绍说,“重现历史最难的是没有权威资料。”1943年宪兵队将北大红楼交还给当时的伪北大,撤离时将现场“打扫”的很干净。

  天坛神乐署东北侧的围墙上,镶嵌着“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的碑文和说明。神乐署的细菌部队,曾经在北平地区进行了散播霍乱细菌实验,在1943年,造成了北平城区2000多人感染霍乱,1800多人死亡。

  1997年神乐署曾竖立过方尖碑的“耻辱碑”,但后因修缮等原因,耻辱碑被放进了库房。“神乐署修缮时曾发现过试管和药瓶。”神乐署相关负责人昨天介绍说,当时还请了防化兵,就怕还有细菌污染,但是忽略了它们作为侵华罪证的价值。

  建言

  确立公布“罪证遗址

  坚决禁拆抗战遗迹

  “我们以前更多的是关注抗战遗址,而对日军占领北平时期经济掠夺、统治机构遗址的挖掘和保护是个空白。”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提出提案,建议确立和公布北平地区日军侵华罪行遗迹。

  “至少得有几十处,到目前也没有官方统计数字。”孔繁峙说,长期以来北京市对日军占领北平期间的宪兵队、细菌部队、监狱、碉堡等侵华罪证关注不够,而这些罪证都是驳斥日本政府否认侵华历史事实的有力证据,应在深入调查考证的基础上,逐步立碑铭记,昭示世人。“应该将日军占领北平时期的统治机构、经济掠夺机构等罪证类文物作为文物的一个类别加以保护。

  参与视察的委员们纷纷表示,应尽快摸底抗战遗迹尤其是日军罪证遗址,成熟一批公布一批,首先要公布、竖立统一标识,然后在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坚决禁止拆除抗战遗迹。

  同时,委员们还建议北大红楼等单位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日军侵华罪证,以丰富历史资料,让日军罪证遗址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报记者 孙颖 X133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