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石墨烯应用”学术沙龙在清华举行

10.12.2014  11:12

   清华新闻网12月10日电 (学生通讯员 程 炎 )12月7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和清华大学“未来石墨烯应用”学生兴趣团队共同组织的“未来石墨烯应用”学术沙龙在文科图书馆大同厅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特别邀请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戴黎明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石高全教授、材料学院朱宏伟教授和化工系张强副教授进行未来石墨烯应用的前沿探讨,从不同角度阐述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石墨烯作为一种只有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晶体,具有高强度、高导电系数、高导热系数、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这使得其在碳基芯片、高效储能、复合材料、传感检测等领域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应用潜力,因此其从诞生起便吸引了大批科学家投入到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去。石墨烯的科学研究方兴未艾,在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但面向应用开发,目前也只有部分石墨烯的商品雏形进入市场,该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这样一个石墨烯从研究走向应用的重要节点,清华大学团委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清华大学“未来石墨烯应用”学生兴趣团队,旨在探索未来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技术。此次学术沙龙作为“未来石墨烯应用”学生兴趣团队的首场活动,也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石墨烯的机会。本次活动也是2014年化工系研究生学术活动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在学术沙龙中,四位嘉宾结合具体研究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展示了石墨烯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最新进展。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戴黎明教授站在国际学术的前沿,为同学们讲解了石墨烯材料的基础物性,并探讨了其结构调变所带来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高储能容量等特性,为纳米能源的研究开辟出新的领域。其课题组通过耦合氮掺杂效应和量子效应,获得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不仅具有不同于常规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光特征,还具有高效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功能。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戴教授也对清华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学术平台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加强多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之后,清华大学化学系石高全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石墨烯的化学制备法及其改进工艺,重点展示了石墨烯三维结构的组装机制和功能化修饰,以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前景。材料学院的朱宏伟教授通过深入挖掘石墨烯的独特性能,基于半导体和高分子的引入,将石墨烯应用到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以及柔性传感领域,并展示了石墨烯在应变传感、触觉传感、液体传感等方面的实例,生动的图片让在座的听众无不感到新奇和兴奋。最后,化工系的张强副教授从未来工业应用的角度为同学们分析了石墨烯的市场应用情况和宏量制备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多级结构石墨烯材料在电容器、锂硫电池等领域的应用。

 

学术沙龙嘉宾: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戴黎明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石高全教授、材料学院朱宏伟教授和化工系张强副教授(从左至右)。

  在活动的最后,“未来石墨烯应用”学生兴趣团队的辅导员唐城为现场同学介绍了兴趣团队的具体情况。该团队由清华大学团委、清华大学化工系、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共同匹配资源,跨院系、跨年级,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石墨烯的自主研究和实践开发。在学习、研发过程中,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参观学习、国际交流来提高团队的研发能力,开阔团队视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合作,来全面支持团队同学的研发工作和创新理念的实现。目前该团队已邀请到来自8个院系的23位专家组成导师团,并吸引到十几个院系的六十多位同学的报名。

 

学术沙龙现场。

  “未来石墨烯应用”学术沙龙也是2014年化工系研究生学术活动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系研究生学术节以“营造学术氛围,激发科研热情,活跃学术思想,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来自知名学者的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交流大大拓展了与会师生的研究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志趣。通过和兴趣团队的结合,也促进了学科交叉,提供技术创新的新平台。

供稿:化工系 编辑: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