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办第58期兰台读书会
12月13日,第58期兰台读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会议室举办,哲学院副教授张雪松担任点评嘉宾。本次读书会由2017级硕士研究生洪泽文主持,2015级本科生桑菁、2017级本科生赵家祥、2016级本科生吴凡和2015级本科生刘雪薇四位同学相继分享了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的心得体会。
洪泽文对本期阅读书目《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及其作者作简要介绍,随后由四位同学向大家分享阅读感悟。
桑菁分享了对《中国哲学简史》的阅读感悟。她以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为线索,辨析了“家、学、教”三词的含意及区别,剖析了哲学的内涵,探讨了哲学与宗教的异同之处,倡导我们在生活中运用“起始于正,终止于负”的方法去感知哲学、应用哲学。
赵家祥分享了对《西方哲学史》的再读感悟。他带领大家系统地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按照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的时期划分简要介绍了各个时期代表性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让我们对西方哲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吴凡以“‘无用的’哲学——朴素的自然观”为题分享了对《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他着重介绍了早期希腊哲学家单纯朴素的哲学观,也引起了大家对于哲学的作用,以及哲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的思考。
刘雪薇分享了阅读《西方哲学史》的心得。她从“哲学是什么、为什么学哲学、哲学怎么办”三个角度对哲学进行具体阐释和解读,并将其中蕴含的哲理映射到我们生活中的热门事件和社会情境中,让大家对哲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张雪松从三个方面对四位同学的读书分享作了点评。他认为,哲学史不能等同于哲学概论,也不是学说指南,而是展现出哲学脉络的一种创作方式,因而不同哲学家撰写的哲学史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哲学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着作者本人对哲学的认识和分析。读书要知人论事,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著作创作的历史时期来确定阅读方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领会到书籍所要表达的内容。他建议同学们从两个路径来阅读哲学史:一是本着增加文史知识和常识性知识的目的去阅读哲学史;二是关注哲学家的研究方法,学习哲学家的研究思维。要克服脸谱化和标签化的倾向,在坚持读书的同时也要积极提高写作技巧,注重文章不同部分之间的起承转合,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最具生命力的闪光点表达出来。
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比宗教能更好的解决人生问题,提出了“以哲学代替宗教”,“哲学是一种超道德观”,该如何看待哲学与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如何认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如何用哲学更好地指导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张雪松也参与讨论,与同学们互动并交流观点。
兰台读书会创始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也参加了本期读书会,并指导同学们如何阅读第59期读书会的拟读著作——《毛泽东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