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科院第23期公共管理青年学术沙龙如期举行
2014年7月30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23期公共管理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在院六层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北京社科院青年工作委员会、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沙龙的主题是: 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来自我院法学所、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单位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市情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主持,市情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博士主讲,市情中心韩忠亮教授进行了学术点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副主任陆小成博士对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内容介绍和观点解读。里夫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的主要倡导者。里夫金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能源的集中带来了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政府的形成。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的分散将会带来通信媒体、基础结构超越地理疆界的“洲际化”,正如互联网将人类连接到一个分散、合作式的虚拟空间里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连接到一个与其平行的泛大陆政治空间中——分散的、合作式的、网络化的。
里夫金指出, 第三次工业革命包含五大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微型发电厂分散式生产;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能源互联网;将传统的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 如果把无数建筑大楼改造成为小型发电厂(无论该地区是富有风能还是太阳能),只需给屋顶装上太阳能板、小型风轮发电机,多余的电力利用氢储存就能输送回智能电网。这样一个双向输送的电力网只需将美国西南部地区2.5%的太阳照射转化成电能,就足够美国全国的用电量。但问题在于假使建立集中式的智能电网,住户和商业用户能够通过智能仪表和传感器实现电网数字化。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创立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这种体系由建筑装载、部分地以氢的形式储存、通过智能网络分配、由插件连接,并且是零排放。整个系统是交互式的、整体的、无缝的。传统石油能源的开采因为越来越依赖水下钻井在近海大陆架上的开发,导致成本上涨。清洁低碳能源是必然的选择。
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可以放弃传统的集权式电力输送和供给控制,将数以千计的小型能源生产者纳入智能电网,让更多的竞争者分享信息能源网络的数据、参与输电基础设施与供给业务的市场结构势在必行,这也是社会权力扁平化的必然趋势。里夫金相信,如果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够带来国家层面的、国家联合体层面(欧盟、联合国)的意识转变,国家和国家联合体应该会选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不会被动地应对。里夫金是一个笃信权力扁平化的社会主义自由派,认为“经济是一种有关信任的游戏。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商业交往是靠真金白银来维持,现实的股票金融系统却总是以一种公众的信任作为依托来运作”。与其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本有关风能、太阳能、氢燃料储存、插电式电动车的低碳科技书,或者说关于新能源经济和能源互联网的经济书,不如说它是探讨建立另外一种“信仰”的可能——让地球和人类都享受到绿色的正面能量——带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的实用经济计划。
陆小成博士最后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主要启示。第一,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大胆的设想和创新,工业革命本身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中国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第二,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生产的小型化与分散化。第三,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抢占低碳经济时代先机。中国解决资源能源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低碳技术创新。中国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能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契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无疑将具备更深厚的基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主任、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唐鑫认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包括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还包括生物技术、生命技术、太空技术、海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开发。有研究指出未来海洋食品可能代替陆地食品,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蕴藏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思考还在于,人类通过技术创新与新的工业革命不仅可以改造客观世界,还在改造主观世界,高科技发展可以促进人类向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进军,甚至可以向宇观领域进行发展,同时微观的认识越来越细,越来越深。唐鑫主任认为,未来下一波的技术革命浪潮将是生物技术超过信息技术的影响,除了能源和通讯技术,生物技术也将是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柱。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韩忠亮教授认为, 第三次工业革命意义重大。美国崛起归功于能源革命。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爱迪生发明电能开始的,电力取代了蒸汽机,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能源创新是美国崛起的动力源泉。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崛起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韩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点评,建议从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切入,进一步深入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与实践问题。
此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马一德研究员、市情中心刘小敏博士、朱相宇博士、赵雅萍博士、李晓壮博士、贾澎博士、田蕾博士、李茂博士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发表了个人见解,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北京社科院 陆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