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国际化景观廊道明年完工
今年,朝阳区计划启动亮马河四环以上河道沿线的环境综合治理,针对亮马河沿线分布的使馆区、高端酒店、购物商圈等地域特点,建设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景观廊道,2019年将全面完工。
治理水环境 提升周边公共空间品质
“亮马河四环以上段长约5公里,流经朝阳区中部地区。”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亮马河综合治理涉及麦子店、三里屯、左家庄等街道以及朝阳公园等地区,这里有多个国家的使馆,周边华都、昆仑、二十一世纪等高端酒店林立,燕莎购物商圈和蓝色港湾等高端商区分布其间,成为朝阳区承载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据介绍,亮马河景观廊道建设面向全球开展项目方案征集。方案设计充分考虑朝阳国际时尚和周边现代风情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通过河道水环境治理、周边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方式,在首都核心区东部再建设一条国际化滨水景观廊道,满足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和谐、环境宜居等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交往、文化交融等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计划2018年启动实施,2019年全面完工。
据介绍,此次治理朝阳区将“政府一家治河,单打独斗”的旧局面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新方式,积极发动周边企业共同参与河道治理,并先行先试,于2017年完成启皓大厦前270米河段治理,该段河岸环境大幅提升,极大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改善水体水质 截污治理33条段黑臭水体
“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区下游,是连接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廊道,由于承接大量上游城区来水和本区自产污水,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区域内水污染形势曾经十分严峻。”朝阳区水务局相关领导介绍,近年来,朝阳区相继推出一系列方案,统筹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区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完善沿河污水收集管线、截流支沟污水、采取临时处理措施、调配再生水、引入生物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改善水体水质。区域内33条段黑臭水体完成截污治理,其中,温榆河、萧太后河等11条段完成整治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通过完善沿河污水收集管线、截流支沟污水、污水临时处理、生物修复等手段,朝阳区5处国家、市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13处出境补偿断面基本达标。据了解,朝阳区共有温榆河、坝河、小场沟、通惠河、南大沟、萧太后河、通惠北干渠、通惠西排干、凉水河等9条河道流入通州。9条河道的截污纳管、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流入通州的9条河道水环境得到改善。其中,萧太后河系综合治理和滨水绿色休闲廊道工程,在全线12.4公里建设“1廊4区22景点”,新增水面921亩、绿地4290亩,恢复历史河运风貌;建成源头广场和马家湾湿地公园等景观节点,为人民群众增进“水清岸绿”新福祉。
目前,朝阳区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288万立方米,占中心城区的65%。在市政污水处理厂未覆盖区域,朝阳区建设了处理能力达到6.8万吨/日的分散处理设施;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市排水集团建设了28.1万吨/日的临时处理设施,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助力河长制 招400名“群众小河长”
今年的“世界水日”,朝阳区启动了2018年“朝阳群众小河长”社会服务项目,计划全年在20家朝阳社区青年汇开展这项工作,招募400名“群众小河长”,并动员青年家庭参与河湖管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助力河长制工作。通过这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激发社区群众和民间组织的爱水护水热情,鼓励公众及时上报河湖问题线索,共同开展河湖治理监督管护。
据介绍,作为一名“小河长”,需要参加水环境讲座、水实验课堂,同时,还要利用节假日带动青年家长,一起巡河护河,沿途捡拾河道周边的垃圾。如果发现向河道内倾倒垃圾、乱排污水、侵占河道、涉河违法建设等情况,及时向河长反馈。朝阳区将组织“小河长”与社区街道甚至区级的“大河长”面对面对话。
根据工作实际,朝阳区制定了河长工作手册,明确各级河长管护责任。各街乡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将河长制工作与疏解整治促提升、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环保督察等工作相结合,解决区域内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乱倒、涉河违法建设等水环境突出问题,形成了“属地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的工作格局。一季度,朝阳区区级河长召开专题会4次、开展调研巡河11人次,街乡级河长每月定期巡河,累计巡河近400人次,社区(村)河长每周开展巡查,累计巡河近9000人次,各级河长动起来,全面落实河长责任。
针对污水私排偷排、雨污合流等问题,朝阳区通过“河长吹哨,部门报到”模式,开展全区溯源工作,各街乡在辖区内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违法排污单位动态管理台账,环保、水务、城管等部门配合各街乡,开展违法排污综合执法,严查重处违法排污行为,并限期整改,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从根源解决水环境问题。
朝阳区探索“河长+警长+检长”工作模式,实现水环境督促、检查等工作的常态化。目前,水务与公安合作成立联合执法警务站,与检察院建立联动机制,共享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等数据信息,增强执法效果。(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蒲长廷)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