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建华
日前,北京市质监局、工商局、经信委、商务委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了《2013年度北京市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北京市首次发布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报告,结果显示,色牢度成为首都服装纺织产品市场最为主要的质量问题。
据介绍,报告共分为7个部分,围绕一年来北京市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全面展示了2013年北京市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环境和质量检测情况,汇总了服装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监测、比较试验、企业委托检验以及媒体报道反映出的服装纺织产品质量信息,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对服装纺织产品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预警,提出了产品质量提升下一步工作重点。
总体来看,目前北京市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总体平稳,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诚信经营状况整体较好。但部分类型的产品存在色牢度、pH值等安全指标不合格的问题,消费者投诉纤维含量名不符实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报告建议服装纺织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加强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严格生产过程控制,认真履行国家法律规定的产品质量安全义务,依法组织生产、诚信经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报告指出,政府监管部门将对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消费者对价格低,缺乏质量保障的产品要谨慎购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分项来看,委托检验方面,北京市纤维检验所暨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检中心作为国内唯一一家集纺织与皮革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级质检中心,2013年通过对数据库中63921个典型样品进行数据分析,合格率达到了9成,其中样品不合格项目排名前3位的是色牢度、pH值和起毛起球,而色牢度占比63%。在不合格产品类型中,排名首位的是休闲装,其次是户外服装和童装,休闲装主要不合格项目是pH值、色牢度、甲醛含量等项目;户外服装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是pH值、色牢度和羽绒含量等项目;童装主要是色牢度、pH值和甲醛含量等项目。
质量监管方面,2013年,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涉及北京市企业不合格产品统计中,服装及纺织品位居第3位,北京市质监局共收集国内政府部门(机构、组织)通报的信息中,风险信息最多的工业品为服装及纺织品,其次是床上及家居用品。同时,生产领域抽样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纤维成分含量、色牢度和使用说明上;流通领域的监测数据反映出北京市场销售的服装商品纤维含量和色牢度不合格情况比较严重,使用说明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安全指标范围内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是色牢度、pH值和甲醛含量。总体来看,纺织服装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北京市质监局95.7%、北京市工商局72.14%和北京市消协49.62%。在去年北京市质监局12365的投诉举报中,共收到服装及纺织品投诉27件,占产品投诉第5位,主要问题集中在接缝强力、纤维成分含量、假冒伪劣和耐磨性能方面。
进口服装方面,2013年的进口服装检验中共检出不合格842批,不合格率约为14.18%,其中涉及标识、纤维成分的不合格产品582批次,涉及安全项目的不合格产品251批次。北京地区进口服装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为标识、内在品质(理化指标)和纤维成分含量项目,其中内在品质不合格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土耳其、葡萄牙、孟加拉、印度等国。许多国际奢侈品牌和一线品牌的不合格率也较高,同一层次品牌的质量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其主要不合格项目基本都为标识、纤维成分含量和色牢度。
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检中心的专家指出,色牢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染料的选择不合格或不适合面料,以及染色工艺不达标,建议从源头控制染料的质量,改进染色工艺,提高染色质量。pH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染整过程中未充分水洗和中和,建议严格控制印染工艺各工序的pH值;甲醛含量不合格主要是纺织物的整理剂、助剂等可释放甲醛,且后整理工艺处理不充分,建议充分水洗处理,提高工艺处理水平,同时可加入甲醛扑捉剂。
据悉,2013年,北京市质监局、工商局、经信委、商务委联合启动了北京市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编制服装纺织产品质量的年度报告是第一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北京市将筹建北京市服装纺织产品质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预计在明年正式上线。届时,社会公众可以从平台查询到定期公布的北京服装质量监测、不合格企业和产品。
《中国质量报》
媒体链接: 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er/95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