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沉,为百姓提供“家门口”服务——海南部分市县革新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27.10.2017  16:46
原标题:

  新华社海口10月27日电 题:资源下沉,为百姓提供“家门口”服务——海南部分市县革新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新华社记者刘邓

  “没想到在家门口的社区就能办理老年优待证!”67岁的海口市居仁社区居民林永团拿着刚办的证件高兴地说。

  近年,海南多市县通过资源下沉简政便民、撤镇设区网格化管理、政府雇员下村(居)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面向基层的服务方式,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居),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效率和品质,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和信任。

   资源下沉增加基层便民事权

  海口市龙华区政府服务中心主任郑俊杰告诉记者,以前办理老年优待证要经过村(居)-镇(街道)-区-市-省五级审批,来来回回至少要三个月。2015年起,本地居民只要带上本人身份证和照片,到所在社区,当天就可以办理领证。“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还可以由村两委干部代办,不出村就能办理。”郑俊杰说。

  这得益于2015年8月,海口市启动以资源下沉为突破口的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两年多来,市级向各区下放37项行政管理事项,下沉行政编制182名,事业编制810名,每年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向四个区定额补助1亿元,确保各区承接的事权顺利运转。各区根据各自实际,将资源进一步下沉到镇(街道)和村(社区),如美兰区下放给演丰镇新农合医疗证办理等89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

  “以往也做了几次职能下沉,只给职能没给编制,这次反向操作,由基层自己提出来,根据基层需要下放职能,做到真正下沉、真正扶持。”海口市编办主任庄儒勇说,“这样我们就建立起与基层改革实际需要相匹配的权责体系,充分激发基层活力,促进更多改革红利惠及基层群众。”

   “政府雇员下村(居)”为百姓提供“家门口”服务

  “这个年轻仔,好。”72岁的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村民洪明昌手里拿着刚复印的社保材料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被点赞的“年轻仔”叫洪仕超,是县里派到白塘村的政府雇员,每天8小时在便民服务站上班。

  “现在复印材料、交电费、交电话费都会来这里,找政府雇员,很方便。不像以前来村委会找不到人,不像以前要看村干部脸色,不像以前得自己搭车去镇上。”洪明昌说起村里的变化连用了三个“不像”。

  “县里派到村(居)的政府雇员”为何能赢得百姓的口碑?“我们的工作就是提供便民服务,服务事项有明文规定的70多项,包括各种审核材料的免费复印、邮件的转接投递、代缴费、助农存取款、农村电子商务等。”洪仕超向记者解释道。据定安县委组织部部长符气和介绍,“下派到村(居)的政府雇员”由县级政府整合文体、地震、农保等投向基层聘用人员的零散资金,面向本地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统一招聘的、为村(居)最基层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职工作人员。

  2015年以来,为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不方便”等突出问题,定安实现了126个村级“百事通”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并派政府雇员到村(居)。“下一步将乡镇不能当场办结的政务服务尽量取消,下放到村一级,让老百姓少跑路,让村两委干部多跑路,将更多公共服务聚焦到基层。”定安县委书记陈军说。

   区直管社区+网格化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

  对三亚市天涯区网格员李正甲来说,工作有些忙碌。“接到群众的投诉,不管多晚,我都会赶过去。”李正甲告诉记者,在他辖区内有一汽车大厦小区,原来是三亚的事业单位住房,改制后没有人管理,成为“三无小区”,李正甲通过主动入户了解到,小区面临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噪音大等问题,便向职能部门反映情况,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网格员就是要树立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群众。”

  “目前村(居)两委成员的年龄老化,服务能力弱,为此我们把网格员充实到基层,聘请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或者就近录取(村里的大学生免试),帮助村干部走访村民收集民情民意、反映问题,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将问题在村里解决。”三亚市天涯区区委书记林海告诉记者。据了解,三亚市通过建立网格指挥中心,将公安、城管、食品药品监管、住建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纳入村居网格,实行联勤联动机制,网格内发现问题,直报快速对口解决,省去中转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三亚之所以能够将各职能部门的资源直接下沉到社区,是“撤镇设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下的基础。2015年初,三亚市“撤镇设区”,形成“市-区-社区”的管理新格局。“区直管村和社区减少了管理层级,基层需求能够更准确传上来,同时更多资源下沉给社区,也能就近解决很多问题,群众办事更方便了。”林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