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个排污口 河道治理就不验收
本市1460公里重点治理的中小河道排污口将全部实施截污,否则治理工作就不能通过验收。这是记者昨天从市水务局获悉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待直排污水,水务部门态度是零容忍。
据市水务局统计,本市共有425条中小河流,承担着山区、农田和城市排水的任务。从2013年起,本市开始对洪涝灾害易发、工程设施薄弱、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146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重点治理,通过清淤、拓宽、加深的措施,提高防洪标准。如今,三年工期过半,已有780公里河道得到了疏浚,昔日的臭水沟变得水清岸绿。
在治河的同时,水务部门也加大了治污力度。“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截污治污工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已经治理完的河段要重新统计、治理排污口,正在治理的河段要同步治污。只要有一个直排污水口,治理工作也不能验收!”
据了解,目前本市的中小河道仍存在不少直排污水口。“大部分是生活污水,此外还包括地表污水、养殖污水、生产污水和施工污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中小河道的水质因此变差、变臭,在有的河段,大量排污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长都受到了影响。
要消灭中小河道的污水口,就要先摸清污水口的“家底”。“我们已经开始统计1460公里中小河道的污水口情况,包括污水口位置、尺寸、排污量、污水来源、截污治污情况等信息,月底之前就能建立台账。”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将一一消灭登记在册的排污口。与台账同时确立的还有河道管理责任人,一旦发现新增污水口和河道垃圾,责任可直接追究到人。
对每个污水口的排污量进行核算之后,建设截污管线,通向污水处理厂。对于附近没有污水处理厂、眼下又来不及新建的地区,则需要建设临时治污措施,改善水质。在门头沟区,以前被称为“臭水沟”的中门寺沟就属于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的范围内,原本发黑发臭,行人都要掩鼻而行。污水口全部接入截污干线后,水质改善,成为景观河。
除此之外,市水务局负责人还表示将加强河道的巡视和监管,实现1460公里中小河道“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非法排污、无恶臭、无新增违法建设”的“五无”目标。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