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堵住主要排污口
主要排水口的截污工程正在施工。
河道管护人员正在通惠河上打捞漂浮物。
昨天,本报报道了通惠河仍有22个排污口,每天万吨污水入河。报道引起市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天即赶赴现场,制定整改方案,启动治污工程。到5月底,主要排污口实现截污,届时,入河污水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截污工程启动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通惠河花园桥河段时,市排水集团、市河湖管理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落实截污方案。
“要截污,就要先查清污水来源、明确排污口的产权单位。”通惠河管理所负责人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用红色圆点清晰标注着每个排污口的具体位置。
“市水务局已将通惠河治理列为今年重点工作,年初已完成对22处排污口的排查,并协调市排水集团等单位查找这些排水口的产权单位和施工图纸。”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排水口的管径、走向、污水来源等相关资料,市排水集团目前已制定了5处主要排水口的截污工程方案,其中有3处已经开工。“根据我们的排查和统计,这5处排污口是通惠河最主要的污水来源,占到了入河污水量的50%。”
记者看到,花园桥东北侧临河搭起了面积约30平方米的围挡,旁边还停着一台操作小型挖掘机,施工人员正在为2号排污口铺设污水管线。
“道路挖开后我们会埋下管线,把这些污水全部引流入截污干线,输送进高碑店污水厂进行处理。”施工方北京市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处截污工程的工期约为15天,完工后,仅这一处排污口,每天就将减少近1000立方米入河污水。
5处主要排污口的截污工程将在5月底完工,届时,进入通惠河的污水量将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每天巡河保洁
除了直排污水,垃圾、水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通惠河的水质。为此,水务部门加大了保洁、巡视的力度,维护河道清洁。
经过了两天的淅沥小雨,北京像是洗了澡,变得明媚洁净。然而雨后初霁却是河流最脏、水务部门最忙的时刻。昨天下午,记者跟随通惠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来到四惠河段,发现河面上分散着不少漂浮物,三条人工保洁船正在紧张地开展打捞工作。
“不到一小时就能捞上满满一船垃圾、水草!”保洁员挥舞着耙子,用力把塑料瓶钩上船:“每次下雨后,很多垃圾就顺着雨水口被冲进河里。”通惠河上,像这样身穿橙色救生衣的保洁员一共有35名,8艘人工保洁船和2艘自动打捞船全部开工,“垃圾顺河向下游漂,保洁船就追着它们打捞。”
河道管护员告诉记者,不仅仅是雨后,巡河保洁是每天例行的工作。“早晨8点之前,我们就会完成第一轮全程打捞。打捞船每天作业8到10小时,在长达20公里的河道上来回巡视,节假日也不间断,确保河面上不出现大面积漂浮物。”
除了打捞河道垃圾,河道管护部门还对岸坡绿地、巡河路和河岸树挂进行及时清理。“今天上午,四惠巡河路被人倾倒了生活垃圾。”通惠河管理所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巡河路上突然出现的一堆垃圾:“我们今晚就得把这些垃圾清理掉,因为一旦入河,就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临时处理站提升水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距通惠河彻底完成截污治污工作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水务部门在通惠河上建设了四处临时水质改善工程,分别设置在东便门橡胶坝、大北窑船闸、大望平台和二道沟闸4个地点。截至昨天,已经试运行一个月,对于水质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来到了大望桥,看到河道里有一个封闭的蓝色“小屋”,这就是正在运行中的临时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污染的河水经水泵拉升到了处理站后,通过曝气、磁化等不同的手段,能够减少水体中的总氮、总磷、COD、叶绿素等技术和生物指标,达到不脏不臭的排放标准。
“这四个处理站每天能够循环净化8万立方米河水,这对缓解水体污染,改善水环境起到不小的作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但这只是临时的‘治标’措施,要从根本上还清通惠河,还是要彻底截流污水,堵住污水口,争取年内全面改观通惠河污染状况。”
记者 朱松梅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