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坛 |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与我校师生畅谈“太空生存”

03.11.2018  14:55

本网讯 11月1日,“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兼首席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红应邀做客我校名家论坛,以“太空生存”为题进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场报告。学校党委副书记秦世成、关工委主任唐运新,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韩景阳等会见了刘红。

千百年来,人类对太空的向往从未停歇。面对星汉灿烂、浩瀚无垠的太空,人类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刘红讲道,真实的太空并不如人们仰望星空所见的那样美好,而是充斥着宇宙射线,拥有极端高低温的真空环境,人类根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实现太空长期生存的梦想,离不开一个密闭仓系统以保障各项生存条件。首先是包括防辐射、温度、湿度、空气压力和流速以及污染物净化等在内的环境条件保障;其次是氧气、水、食物以及废物处理等物质条件保障;最后是人类长期处于太空密闭隔离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调控。这些共同构成了生命保障系统,能够满足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的基本条件。

刘红进一步阐述,生命保障系统可分为携带式生命保障系统和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又分为物理化学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其中,携带式生命保障系统主要通过携带的方式满足人生存所必需的氧气、水和食物,这种方式具有限制性,只适用于短期的空间活动;物理化学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适合于中期载人航天器和近地轨道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主要运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再生处理,满足人对氧气和水等无机物质的需求,并将产生的废气、排泄物等废物进行回收利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适合人类长时间远距离空间飞行和地外星球探测任务。

为提供一个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刘红从一个人、一张实验台开始,经过十年执着奋斗,从无到有,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在这个保障系统中,物质形成了闭合循环。她介绍,2014年5月,“月宫一号”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2018年5月15日,志愿者们在经历了370天的“月宫”生活后,“月宫一号”又圆满完成了世界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模拟实验“月宫365”实验。目前,“月宫一号”已经成功实现系统闭合度98%,100%的氧气和水再生以及83%的食物再生,为未来的星球基地探索活动人员的健康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如何保证博士课题任务创新点?”“志愿者在‘月宫一号’中如何兼顾生存和科研?”“密封环境中,花粉传授怎么完成”……现场观众在报告后踊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刘红一一做出了解答,并表示,做科研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也要有坚韧不拔、心无旁骛、耐着住寂寞的精神。结合从事科学研究的国际比较,刘红告诉学生,国家的强大十分重要,每一个青年学子要勇于担当、积蓄力量,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应该有的努力和贡献。

本次名家论坛得到了我校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也是我校关工委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举措。我校关工委委员,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勇,离退休党委书记、我校关工委秘书长葛树林,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周旭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扬、副处长高鹏、曲越等聆听了本场报告会。(学生记者 陈禹蒙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