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业故事]贺兰山东麓治沙人

15.05.2018  00:58
贺兰山东麓治沙人   站在贺兰山东麓宁蒙交界处青铜峡市宝川生态治沙林场制高点上俯瞰林场,绿意盎然,与周边灰蒙蒙的山、灰蒙蒙的地形成强烈反差。
  坡地上,一簇一簇生长旺盛的柠条是刘宝川和林农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治沙的见证。这种植被耐寒,根扎得深,而且枝条繁密,可有效固沙。
  看到来了陌生人,林场工人慢慢凑了过来,与记者唠起了嗑。
  “这些年当地生态环境有变化吗?”
  “10年前在这里干活,吃饭时碗里都会有沙子,现在风沙少多了。”
  “刘宝川在沙漠里种树治沙,大伙是咋看的?”
  “他就是个傻子,把钱都扔进沙堆里了……”
  在大伙儿的感慨中,刘宝川走了过来,“治沙比想象中艰难,我们这些人凭着一股子憨劲踏进荒漠,个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当时一起来治沙的人可以退出,我刘宝川不能,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5000亩林地初露端倪,我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让它成为一片绿洲。”
  上世纪80年代,刘宝川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能人,干过个体户,承包过果园、园艺场、再生资源公司收购站等,是青铜峡市大坝镇“先富起来的人”。1999年,刘宝川拿出多年打拼积蓄的80多万元,在110国道以西的青铜峡庙山湖南荒漠化地带的3000亩土地上植绿,每年带领30多名植树人奋战在沙漠边缘。栽下的树木一次次被狂风连根拔起,他们一次次在风沙中重新栽下。经过10年的奋斗,几十万株树苗终于傲然挺立在戈壁滩上,郁郁葱葱。
  2009年,刘宝川与香港客商组建成立林牧公司,加大资本投入,参与青铜峡西部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沙化土地,开始第二次垦荒播绿。
  由于环境恶化,干旱无情,每年都有大量栽种的树苗死掉。两年后,曾立志打造西部绿色屏障的港商退却了,撤走了全部投资。刘宝川咬紧牙关,与妻子日夜奔忙,用打工的辛苦收入补贴植树所需的资金。“我实在受不了了,家里孩子也没人管,实在太难了!”那段时间,妻子白金芳经常偷偷抹眼泪。
  刘宝川的坚持最终打动了家人,每年寒暑假,刘宝川全家总动员,一起在荒滩中植绿治沙。
  春末夏初的青铜峡,风干物燥,千亩荒原上却绿植满目,西北戈壁上特有的沙棘、柠条等沙生植物在这里成了配角,成排的椿树、沙枣树、杜梨树等像列装整齐的士兵,迎候检阅。刘宝川介绍,“快10年了,我们大约种下18万株乔木,只成活4万株。坡上的灌木情况要好一些,栽种30多万株,成活20余万株。”
  10多年来,刘宝川一家投入到5000亩林地的建设资金达260多万元,成活树木及灌木24万多株。(记者 苏峰 陈华)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