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过年记

17.02.2015  19:08

     重庆 三件“珍宝”心相印 三代共谱和谐曲

  陈娇在为婆婆挑选过年的新衣服。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出合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无论走多远,家就是人生旅途的驿站。”2月16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两天。陈娇站在“双龙湖街道‘最美家庭’故事讲述会”上深情地讲述自己家的幸福真谛。     15∶30,随着主持人宣布故事讲述会到此结束,神经紧绷了大半个月的陈娇终于放松下来,虽然最后只获得了三等奖,在这个年轻老师的脸上,却洋溢着激动和幸福的微笑。     “这下总算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年货大采购当中了,我要给婆婆买件红色的羽绒服,看着年轻又喜庆,穿着才有过年的感觉,奶奶最爱吃的砂糖橘今天多买一点回去。”陈娇一边念叨着自己的购物清单,一边把包递给一直守候在演播大厅门口的丈夫刘军。     陈娇和刘军同是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家住重庆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两人相识于2012年,相恋两年后结婚组成家庭。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一个春节,陈娇很重视。     “很早就制定了一堆计划,想着放了寒假,在年前要把家里里外外装饰一番,天花板挂上彩灯,窗户贴上‘福’字,门上要贴既吉祥又有新意的对联,给双方父母准备好红包,置办年货,一家人还要出去吃顿大餐……”     看着妻子滔滔不绝地说着,一旁的刘军忍不住吐槽:“结果呢,这大半个月你就在家念稿子了。”自从答应参加街道妇联组织的“最美家庭”故事讲述比赛的通知后,陈娇就一门心思在家准备比赛,稿子来来回回改了五六次,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数个小时。     “还好婆婆和奶奶都很体谅我,她们都会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奶奶会按照古方,研制独特的泡脚秘方来消除疲劳,婆婆会为我做饭、洗衣,包揽全部家务,婆婆说我就是她的亲女儿,照顾我是她的责任。”陈娇一边精心挑着橘子一边骄傲地说。     陈娇喜欢把婆婆和奶奶挂在嘴边,把老人的喜好记在心里,作为一个儿媳妇真心真意地对待两位老人,在丈夫刘军的眼里他们家有三件珍宝:“真心”爱人,“主心”妈妈和“用心”奶奶。彼此宽容体谅、互相体贴关心是这三件珍宝一直拥有的幸福。     “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本以为三代人共住屋檐下,还夹杂着两代婆媳关系的相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其实我快乐幸福的源泉都来自她们。”刘军这样说。(本报记者 许真学)      河北 “文体”一家迎新春 和和美美过新年         贺玉海在写对联,儿子、外甥女在一旁帮忙。     “百花争艳风景无限好,万象更新江山分外娇”“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河北省邯郸市“最美家庭”魏静岭家的院子里很“热闹”。地上、墙上、案子上已经摆挂出一幅幅写好的春联。     腊月廿八下午三点,老伴贺玉海还在挥毫泼墨,儿子、外甥女在一旁当“小助手”。“这些都是送给邻居朋友的,一会儿他们就过来取。”魏静岭对记者说。     相较于许多家庭烧大灶、汆丸子、炖肉,魏静岭家迎接新年的忙碌里多了些文化气息。贺玉海前几天还下乡为村民们写春联。这样的“下乡”他已经坚持了五六年。     贺玉海说,他在家里是老大,80多岁的老父老母在乡下,由弟弟妹妹负责生活起居照顾,他则把用的吃的都承包。已经给老人买好了米面油、烟酒肉,准备送过去。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家代代传承的家风。我们孝顺长辈,孩子们就上行下效。刚能挣钱的二女儿前两天回来给她爸买了喜欢喝的酒,给我买了保健按摩椅。”魏静岭喜上眉梢。     贺玉海原是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物价局副局长,如今被局里返聘,依然在岗坚持工作。工作之余,除了书法,老贺还喜欢乒乓球运动。耳濡目染的二女儿9岁时开始正式学习打球,如今女儿已经成为北京一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教练。15岁的儿子也在北京打球。     大大的院子里,摆放着两个乒乓球案子,成了附近居民的一个活动场所。尽管是忙碌的年关,依然有人来切磋球技。“我们就初一不打,正月里还要‘备战’比赛呢!”贺玉海是发起者、组织者,也是教练。     魏静岭是县国税局的退休干部,更是一个体育的“拥趸者”。太极拳打得行云流水,在邯郸市获得多次冠军。七八年的时间在肥乡县她已带出上千个徒弟。“跟着我学的还有70多岁的人。每次听到谁说自己练拳后腰不疼腿不疼了,我也很高兴。我就是要送健康,送快乐。”魏静岭自豪地说。     魏静岭说:“十几年前我们两口子晨跑、打拳,那是当时小县城人们羡慕的一道风景。现在我们尽己所能,义务传帮带,感染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锻炼中,也是为社会做的一份贡献吧。”(本报记者 周丽婷)      安徽 患难与共庆团圆 妙手绘出幸福花       徐曼莉、臧胜国和儿媳。     为了迎接新年,徐曼莉从几天前就开始忙碌——去附近的清溪花卉市场买几盆绿植、去菜市场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系上围裙包上头巾将家里上上下下打扫了一遍……     2月16日,腊月廿八,踏着初春的阳光走进徐曼莉的家,清新雅致的家居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这么多年,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遇到再多的苦难,我总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一点儿。”一脸笑容的徐曼莉把记者让进屋。一边快步走向卧室,一边轻声喊:“老臧,你洗漱好了没?”     臧胜国,徐曼莉的丈夫,1986年,一场严重车祸,让当时还是人民警察的他,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妻子独自担起生活重担,咬紧牙关,用日复一日的悉心照料和近乎“残酷”的上肢训练,最终让臧胜国的上肢肌力从零恢复到正常水平,基本生活可以自理。之后,在徐曼莉的鼓励下,臧胜国零基础学习工笔画,经过20年的临习,作品得到了许多书画大家的称赞,并成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去年妇联系统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徐曼莉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     轮椅上的臧胜国精气神很好。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是他临习书画的时间,过年过节也不例外。     在阳光充裕的阳台坐好,细心的徐曼莉把一块A3纸大小的小桌板架在轮椅扶手上,铺上练习用的黄连纸,臧胜国拿起毛笔,蘸清水开始书写。“这样做既节约,也省了老伴儿倒墨汁、洗毛笔的工夫。”     安顿好老伴,徐曼莉又开始了一项重要“工作”——和馅包饺子。徐曼莉去年刚娶进门的儿媳妇,也赶紧卷起袖子过来给婆婆帮忙。婆媳俩一个教一个学,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     徐曼莉告诉记者,儿子臧旸从小懂事,六七岁的时候跟着在上海治疗的夫妻俩四处奔波,吃了很多苦头。到了找对象的年纪,别的要求没有,一定要找一个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将来能够照顾父母的女孩儿。“我们老两口就怕拖累他,可孩子一心孝顺,直到去年遇见我儿媳妇。”     在徐曼莉的眼里,儿媳“质朴、孝顺”,“没有独生子女的娇气。”     一盆饺子馅儿包完,练习了近2个小时的臧胜国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年我们要自己写春联呢”,徐曼莉一边帮爱人架好画板、备好笔墨砚台,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     研墨、运笔、一气呵成——“上联:三羊开景泰,下联:双燕舞春风,横批:喜气盈门。”     手捧这幅寓意美好的大红对联,徐曼莉有些感慨:“历经生死和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我们觉得如今一家团圆、平凡顺遂的生活格外美好,我们一家四口都越来越珍惜这朵‘伤口上开出的幸福之花’。”(本报记者 王蓓)      甘肃 四代同堂乐融融 上慈下孝亲情浓         刘月桂老人和自己的儿子、儿媳及重孙的合影。        “我今年90岁了,过年和子女、孙子、重孙们在一起我最高兴!”     2月15日是农历的腊月廿七,在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的一所楼院的单元房里,90岁的刘月桂老人伸着指头告诉记者自己的年龄。尽管已经是90岁高龄,但老人说话口齿清楚,气色、精神都非常好。     朴素、洁净、祥和是一进门后这个甘肃省“最美家庭”给记者的印象。和一般的家庭相比,这个“最美家庭”没有特别的陈设,只是屋子里一盆盆生机盎然的各种花草显示着主人的情趣。     刘月桂老人有四个子女,目前和大儿子李家祯生活在一起。李家祯、何金环夫妇也已经年过六旬。     “我是长子,已经退休了,弟弟妹妹们还在上班,我的责任也就大一些!”李家祯告诉记者。     尽管已经是腊月廿七,但环顾四周,在刘月桂老人家里似乎难得找到一点将要过年的痕迹。     “岁数大了,过年也就过得平淡一些,我们家过年以老人为中心!”李家祯说。     女主人何金环告诉记者,初一吃团圆饭的菜、肉已经准备了。还炸了许多兰州人过年都要吃的油果子,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也早就准备好了。     “老人喜欢孩子,每次孙子、重孙们来看她,她可高兴了。平时姊妹们工作忙难得聚在一起,过年,初一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是最高兴的事。”李家祯对记者说。     除了过年时的家人团聚,对李家祯夫妇来说,即便是过年,老母亲的安康也是他们更挂心的事。     毕竟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身体有不少毛病,去年老人就住了三回医院。     老人牙不好,不吃肉,吃的东西都要煮得绵绵的。老人爱吃一种米面蒸的大馒头,附近没有卖的。儿媳何金环特地坐了五六站的公交车到一个早市上买了这种馒头给老人吃。     “米面馒头容易嚼,好消化,老人喜欢吃。如果吃得不好,她会发小孩儿脾气的!”儿媳何金环笑着对记者说。     “我母亲有肺心病,平时天气不好时出不了门。这几天天气好,也暖和了。过年了,可以把老人推到附近的公园里去转转,晒晒太阳,让老人散散心!”李家祯说。     过年是喜庆的事,李家祯夫妇没有忘记给老人礼物,老人今年的礼物是大红的中式上衣。     在记者的建议下,老人穿上新衣服,和自己的儿子儿媳、小重孙合了一张影。合影时,穿着大红新衣服的刘月桂老人很高兴,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才穿这样红的衣服。     听着老人的话,记者笑了,李家祯夫妇也笑了!(本报记者 袁鹏)      山东 相濡以沫美名扬 “娘家”拜年喜洋洋       江素凤给丈夫徐嘉庆讲解以前的老照片。         2月16日一大早,记者跟随胶州市妇联工作人员带着春联、福贴和新年慰问品,来到青岛市首届“十大最美家庭”江素凤、徐嘉庆家中。     1986年的夏天,原本是胶州市制钉厂优秀员工的江素凤被单位派到135胶州医院护理工伤的同事,来自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的特等伤残军人徐嘉庆正在这家医院治疗,两人就这样相识了。徐嘉庆的英雄事迹打动了江素凤的心。而那时的徐嘉庆已经双目失明,为了一句“让我来照顾你”的承诺,20岁的善良姑娘江素凤突破家庭阻力,与徐嘉庆组建了家庭,28年相扶相守成就了一段传奇姻缘。     在江素凤的家门口,记者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应答,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身为袁家巷社区主任的江素凤这几天一直忙着社区里的事儿——忙着给社区里的困难群众置办年货、忙着走访慰问家庭困难的老党员、忙着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帮社区群众“忙年”忙得是不亦乐乎。接到胶州市妇联工作人员的电话,江素凤才急匆匆地赶回了家。     江素凤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一边抱歉地说:“真是不好意思,我家里的卫生还没顾得上拾掇,让你们见笑了,妇联娘家人这么忙还想着来给我拜年,真是太感谢了!”     “徐大夫也还在诊所里忙活着呢”,江素凤告诉记者。于是,记者跟随江素凤来到徐嘉庆开的盲人按摩诊所。一进门江素凤就喊道:“徐大夫,我们妇联娘家人来看你了!”多年的相濡以沫,从心底里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幸福溢于言表。徐嘉庆一边给顾客进行推拿,一边笑呵呵地说:“你们快坐,我今天得把这些病人都治疗完,让他们能够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正在接受推拿的社区王大爷告诉记者,徐大夫不仅人品好,手艺也好,家庭和睦,他们这“最美家庭”当之无愧。     江素凤告诉记者,她们家自打荣获青岛市“十大最美家庭”之后,电视、报纸对他们的宣传报道让他们成了当地的“名人”,经常被大家认出来,徐嘉庆开设的盲人按摩诊所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就连我们的孩子都觉得能生活在这样的最美家庭、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我们夫妻俩觉得生活上、事业上更有干劲了,也更有信心了!同时,我们也以身示范,向社区的群众宣传家庭和睦、传承优秀家风的重要作用,让大家一起争做‘最美家庭’。”(本报记者 姚建 胡海鸥 谈静) 编辑:aly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