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野生中华鲟从湖北来京疗养
经过22小时的长途跋涉,11月16日,国宝野生中华鲟“后福”从湖北荆州抵达北京,并搬进了位于北京海洋馆的“新家”。现场专家介绍,“后福”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野生中华鲟,2014年11月在长江流域被渔民误捕。记者从北京市海洋馆了解到,今后一段时间,“后福”将在北京海洋馆进行恢复治疗。
渔民误捕野生中华鲟
2014年11月15日,渔民在长江流域误捕巨型野生中华鲟,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携带救助设备赶往现场,这尾中华鲟身体多处受伤、呈现失衡状态。长江水产研究所当即成立救护小组,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运输将野生中华鲟运送到长江水产研究所太湖试验场,进行全面救治。经过2个半月的精心治疗,鲟鱼恢复正常运动姿态,体表伤口也逐渐愈合,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给它命名“后福”,希望它健健康康、收获幸福。
虽然伤口愈合,但由于体质虚弱,进食困难,“后福”仍需要长时间调养身体机能才能渐渐恢复。为了帮助它尽快康复,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北京海洋馆决定将其运到北京海洋馆进行疗养。
经过22小时的长途跋涉,11月16日一早,“后福”成功地从湖北荆州抵达北京,搬进了位于北京海洋馆的“新家”。为了迎接“后福”,北京海洋馆中华鲟保育科研组早早制定了康复方案,安排4人贴身护理,负责其饮食起居,照看野生中华鲟。
今后一段时间,“后福”都将在北京海洋馆进行恢复治疗,即日起,市民游客即可前往海洋馆4号展区国宝中华鲟保育馆,一睹“后福”的“芳容”。据介绍,“后福”全长3.41米,体重310公斤,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野生中华鲟。
3.41米中华鲟乘担架“换场”
11月16日凌晨3时许,“后福”的专车就抵达了北京海洋馆,在4号展区中华鲟保育馆门后等候搬入“新家”。
车一驶进海洋馆,工作人员便开始向保温箱内注水,让“后福”适应海洋馆的水体温度(23℃恒温)。随后,技术人员为“后福”进行了药浴杀菌,并对它进行了细致的身体检查,包括体表采样、B超、尾鳍采血等。
7时30分,随着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车厢被打开,这个全长3.41米、体重155公斤的“大家伙”乘上了海洋馆工作人员为它量身定做的担架,并用吊车吊进转运箱。刚被吊起时,“后福”激烈摆尾,随后便安稳下来。“我们平时去捞鱼,鱼都会有应激反应,中华鲟起吊时也会有应激反应。”北京海洋馆养殖研究博士张晓雁解释说,因此这一步能稳住很关键。在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下,“后福”仅用1分钟便成功进入转运箱。
工作人员将转运箱推到保育馆后侧,在两名潜水员帮扶下,“后福”被吊装入池。刚入水的“后福”可能还不适应新环境,一入池就趴在水底一动不动。潜水员在水池中一边游一边轻拍它的身体,好像在告诉它不要紧张。经过潜水员长达十几分钟的伴游后,“后福”终于慢慢适应了环境,开始在水池内游来游去,看上去很是惬意。
新闻链接中华鲟获称“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属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至今最为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在全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纬度最低,体形最大,生长最快,为我国特有鱼种,因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成了介于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的中间类型,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