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最堵周”交通委呼吁尽量绿色出行

21.09.2015  10:29

  本周就是传说中的最堵月的“最堵周”,5个工作日中3个被预测为重点拥堵日。周二虽非拥堵预警日,但还赶上了“中国城市无车日”。届时,北京市将王府井大街、南锣鼓巷、奥林匹克中心区划为“倡导无车区域”,从9时至16时,只对行人和自行车开放。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呼吁市民在“最堵周”中尽量绿色出行。本市今年的慢行系统整治成绩单也将在无车日当天发布:包括无车区之一的奥体中心周边在内,6处非机动车示范区亮相,约167公里自行车道着“彩衣”明确路权,自行车道的新标准也已经制定并有望公示。

   9月22日3个区域“限行”7小时

  9月22日,北京城中的3处“倡导无车区域”分别是王府井大街(灯市口大街至东四西大街)、南锣鼓巷(鼓楼东大街至地安门大街)、奥林匹克中心区道路——即奥林西路、北辰西路、北四环、北辰东路、奥林东路和北五环相连接围成的区域(不含上述道路)。

  届时,公安交管局将会同有关区政府在现场安排人员维持秩序,通过设置锥桶封闭道路等方式,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劝阻过境车辆绕行,做好活动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疏导工作。不过依照往年经验,如果司机“误闯”无车区,不会被扣分或罚款。

  路侧车位给自行车“腾地儿”

  如果不开车,大多数人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不过从家或单位到车站,大多数人会选择骑车和步行。周正宇就多次提及城六区将每个区至少建一处慢行系统示范区,疏通骑行和步行的路。昨天,他首次给出了6处示范区的范围:奥体中心、三里河、什刹海、南锣鼓巷、中关村和青塔等地区,涉及82条约167公里市管道路。每个区域的半径大约5公里。

  与普通路面相比,这些区域内的自行车道穿上了“彩衣”,路口还施划着红色区域,明确非机动车路权。“非机动车道不仅要有,而且要连起来,成网。”周正宇说。

  还有一些“硬手腕”也跟着一起亮出来。周正宇举例,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的硬隔离带将大范围使用,减少小汽车停在自行车道上“添乱”。甚至在示范区的部分地段,一些路侧车位被“清退”到路外停车场。骑车人不用再提心吊胆地与机动车混行,而是“独享”非机动车道。不过老旧小区等区域的路侧车位仍将保留。

  公租自行车网点再添20个

  在示范区内,公租自行车网点成为标配。周正宇介绍,全市将新增20个公共租赁自行车网点,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车站、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居住区和公共场所周边,投放公共自行车1000辆。

  周正宇坦言:“北京的自行车出行率曾经达到过66%,但是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行车出行率逐年下降,去年已经回落到12%。本市计划通过示范区的建设,逐渐提高这一比例,到2020年骑行比例有望攀升到18%。”今年,方庄、二环路等区域的非机动车道都将得到治理。

  随着这批示范区的建设,本市还更新了自行车道的设置标准。交通部门介绍,新标准涉及完善公共交通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时间、空间上的衔接等多个方面。9月22日,本市还将发起慢行系统建设意见征集活动,选取骑行爱好者作为“北京慢行系统建设社会监督员”,为骑行和步行顺畅出谋划策。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