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转战曹妃甸 园区面积扩3倍
近日,随着一辆纯电动厢式物流车下线,城建重工(唐山曹妃甸)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作为入驻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专用车产业园区的北京市首家专用车企业,北京城建重工去年投资20亿元启动了曹妃甸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
“身为一家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北京城建重工确实属于北京市疏解的对象,不过我们也因此获得了自身转型升级和扩大再生产的机遇。”北京城建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军说,城建重工的两大主营业务就是桥梁钢结构和汽车制造,桥梁钢结构部分已经先期搬迁到了河北衡水和固安,这次汽车制造业务不仅来到了曹妃甸,更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加速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北京城建重工原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占地面积100余亩。在曹妃甸,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项目占地397亩,比搬迁前扩大了3倍。
“借助于曹妃甸项目的落地,我们瞄准市场机遇,重新梳理产品定位,引入优秀管理团队,引进先进设备,产品从传统工程专用车转型为新能源物流车、房车等竞争压力小、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产品。”城建重工董事长庞忠介绍,“此外,通过将生产基地布局到曹妃甸,我们充分享受到了京津冀市场一体化的红利,将企业原有依托北京单一市场,扩大到京津冀的整体市场,以这一巨大的市场为依托,面向全国发展。”
目前,占地154亩的一期工程已实现1万台的年产能,到2019年三期工程竣工后,将实现5万台的年产能。“节能减排是全国大趋势,目前1万台的年产能已经供不应求,订单太多,只能先紧着京津冀地区卖。”刘海军说。据测算,用1万辆电动车替换1万辆同等大小的柴油货车,每年至少能减排近1000吨污染物,这将为京津冀大气环境的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今明两年,北京城建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厢式物流车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销售,到2019年实现5万台的年产能后,预计三分之二继续供应京津冀地区,剩余三分之一就能开始提供给国内其他市场。今后,北京城建重工将只在首都保留总部和研发以及销售这三部分,生产制造业务将基本都迁到河北地区。
在货车中,柴油车的保有量最大,目前全国柴油车超过2000万辆。根据《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5年仅占机动车总量12.6%的柴油车,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9%和99%以上。而在对PM2.5有重要影响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上,重型柴油车更是主要贡献源。
买车容易充电难,现在新能源车普及的最大瓶颈就是充电桩严重匮乏,这在河北尤为突出。配合1万台的年产能,城建重工预计每年还将在河北地区为用户至少配套建设4000个左右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都是通用型,不仅物流车能用,普通家用新能源车也能用。到2019年实现5万台年产能时,城建重工每年在河北地区配套建设的充电桩数量还会直线飙升。
新闻点睛
“事实证明,从北京迁到曹妃甸,我们没有选错。”庞忠说,“曹妃甸区位优越,园区宽敞,政府实打实地为企业着想,这是到这里我们投资兴业最为看重的几点。”
从立项、工商注册,到规划、环评等各个环节,曹妃甸当地政府部门都提供了绿色通道,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曹妃甸速度”,“我们也没想到速度这么快。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庞忠说,曹妃甸兑现了“保姆式”服务的承诺。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抽出了人员专门盯办该项目,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同时建立了责任领导分包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制定重点推进项目台账,定期现场办公,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情况,确保项目按照建设计划顺利推进,实现‘无障碍’建设。”
目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示范区管理机构获得批复,13名北京挂职干部已经进驻开展工作,先行启动区基础建设全面铺开,市政配套服务全面提升,产业项目加速聚集,京冀两地均把曹妃甸列入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同时,教育与医疗的全面合作,为曹妃甸区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来源:北京日报 )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