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视角】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展示(二)

28.08.2015  18:41
    ■ 编者按:中国梦,青年梦。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要求自我做起,从身边集体做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学校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暨“中国梦·青年梦·成才梦”五四颁奖典礼举行,会上对“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进行了表彰。以下是获得表彰的优秀个人事迹介绍。   任和 电信学院2011级本科生   他勤学奋进,学习成绩和综合成绩始终名列第一,力夺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他投身科研,在多个学科竞赛中夺得桂冠:国家级两项、省部级两项、校级九项。在他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通信网络后,他便在学习之余,跟随教授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2014年暑假,前往美国参与无线网络领域的科研项目,并在IEEE国际会议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并做大会报告。他还拥有个人英文学术主页(www.he-ren.com)。2013年以来,他已发表EI检索期刊论文一篇、SCI检索期刊论文一篇,并已收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   如今信息化在全球快速发展,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浪潮席卷而来,他渴望成为通信行业的开拓者,2014年寒假期间,他作为被学校选拔的三名优秀本科生之一,前往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先端材料研究所实习,参与了通信材料的研发工作。大四期间,在众多博士、硕士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被IBM中国研究院录用的本科实习生。   他深知奉献的力量,学习之余,坚决投身学生工作。在担任校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期间,参与组织多个校级大型活动,被推举为校学生会优秀部长。他还热衷于参与各类志愿活动,曾走访农民工子弟小学进行调研,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募捐活动,并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怀揣“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他将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用行动来回馈母校,用成就来履行一个爱国青年的责任。   安高云 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得益于恩师国家教学名师阮秋琦教授的言传身教以及老一辈交大教师的孜孜教诲,在成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后,安高云秉承传统,始终把甘于奉献作为工作的第一准则。在教学工作中,他广泛学习国内外教学经验,探索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教学课程相结合。他开设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获得了学校优秀实验项目、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担任学院教学院长助理期间,他研究和实践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驱动的层次化专业实习模式,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并在计算机专业认证过程中获得了认证专家的认可。   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也是交大第一批直博生,安高云时刻以拼搏奋斗、勇于创新作为人生信条。他坚持阅读大量文献,自学数学和相关专业知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独立和合作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参与完成的项目“图像处理和智能分析理论及应用”获得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优秀论文奖励。   作为IEEE常设委员会骨干,他致力于国际会议筹办工作,提升交大知名度。我校已多次作为东道主主办IEEE国际信号处理学术会议和IET国际无线、移动和多媒体网络会议等。   陈战光 经管学院2013级本科生   他,作为北京市第一批进藏士兵,服役于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由于高原反应,他曾发高烧达39度,甚至面临着高原肺水肿带来的生命危险。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用文字记录墨脱军民的每一个感人故事。所撰写的200余篇新闻被《解放军报》、《战旗报》、新华社等报刊媒体刊发;两年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优秀士兵”、“理论研究和新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多次参加边境一线巡逻,其事迹被多次报道并被写入2014年北京市《携笔从戎强军梦》国防教育读本;因表现突出,服役期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爬雪山、穿蚂蝗区、越毒蛇林,不曾畏惧,他在边关彰显爱国豪情。   脱下军装,他是交大校园的优秀学子。每天自习到熄灯才回宿舍的是他,寒暑假留校学习回家最晚的是他,他匆匆的身影和被翻烂的书本是他日夜学习的见证,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习奖学金更是他的刻苦努力收获的果实。同时,他担任学院2014级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校战友协会办公室主任、院团委组织部日常事务组组长,工作出色。在他的带动下,班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凝聚力。他心系公益,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坚持用劳动收入和奖学金资助墨脱县背崩乡希望小学的两个贫困孩子,两年累计捐资达数千元。退伍的他将部队中力争上游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军旅魂、校园情、家国心,他用点滴行动书写着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绚丽篇章,用责任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不懈追求。   李涛 运输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自担任研究生辅导员以来,李涛始终以“做让研究生满意的辅导员”为职业信条。   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她首创了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知行”学术文化节,实现了研究生德智体系列活动零的突破;在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她多次带领社会实践团荣获佳绩,曾5次获首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奖,连续10年获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在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她连续10年在学院内开展就业满意度年度滚动调查,了解研究生的就业状况,结合深度辅导首创“就业约谈”专项工作,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在德育管理工作上,她制定并出台了《交通运输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白皮书)》等13个德育管理文件和12项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作为一名出色的辅导员,她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百余起。繁重的本职工作以外,李涛还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前沿。她公开出版个人著作1本,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出版书籍两册;主持校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参与思政、教改研究项目23项。在CSSCI、EI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4篇。   十余年来她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等校级以上荣誉18项,其中北京市、省部级奖项7项。她用勤奋的工作,成为了学生心中的“最美辅导员”。   李洪萌 机电学院博士研究生   他潜心科研,厚积薄发,在学术道路上收获成长。他作为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项,军工项目2项;主持优秀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1篇,曾90余天完成三篇SCI论文。多次参加领域内国际国内高水平会议并作口头汇报;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加“慧光杯”学术文化节并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交通大学“太原重工”专项奖学金;多次担任机电学院学术沙龙主讲人,获得机电学院“学术沙龙优秀召集人”称号。   为培养自我的综合素质,他积极参加学校各项社会工作。曾担任机电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机电学院硕士1202、1302以及1402班班主任,机电学院11级博士班团支书,在工作上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曾多次荣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各类荣誉称号;在Toastmaster国际演讲俱乐部担任CO-VPE,坚持每周参加一次俱乐部公众演讲活动。他热衷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2006年至今担任心语特殊儿童学校志愿者;2014年开始担任北京天文馆社会志愿讲解员。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他人中更懂得感恩的意义。   他说,要有志,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工作上要有明确的规划和计划;有识,勤学习、善思考、多实践,养成慎思明辨、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李栋 电气学院博士研究生   他是先锋模范,勤学笃实,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他是科研之星,手握专利11项,发表SCI论文6篇,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5项;他是工作达人,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班长。他思想政治坚定,刻苦攻坚,厚积薄发。   除了做好科研工作,李栋也积极做好班长、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等社会工作,努力为同学服务。作为班长,他带领班委成员努力做好班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深入到同学中间,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不断改善班委工作。作为兼职辅导员,他积极配合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努力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作为班主任,他经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上进。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与企业职工交流经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李栋在平时的生活、人际交往中,时刻以学生干部和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出身寒门的李栋,内心深深地感恩于父母、感恩于社会、感恩于身边所有和善的人和物,并希望时刻准备着凭借自己的所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自己所感恩的一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党员、一名学生、一个“北交人”应有的职责。   刘玉婷 理学院副教授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高尚来自奉献。她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动能点石成金琢璞成器。书山有路,她是开拓者,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海无涯,她是引路人,指引学生成长成才。她永远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战士,慧眼熠熠,迎接挑战,积极推进院校间合作交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研辅导。   她科研能力突出,善于创新钻研。她对网页排序问题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而后形成博士毕业论文,该论文获得了2011年北京市和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她的主要研究成果“Browse Rank”,目前在GOOGLE中检索相关的网页达到1.5亿条。她还多次组织中科院数学所、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交大数学系和生物系进行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取得积极反响。   此外,她求实不忘创新,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推进数学学科建设。她从2011年任系副主任以来,在数学系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系统制定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她热心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经常与同学交流,辅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丹心热血沃新花,坚守交大一线教学阵地,将青春奉献给她最爱的莘莘学子。对交大,对理学院,对数学系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她,努力做到不负交大的培养,也要求自己尽职地培养学生,使他们做到不负交大的声名。   陶杨 法学院副院长   他,引领教学方式改革,编纂国内第一套模拟法庭系列教材,起草多个教学制度改革文件;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多类科研项目,荣获北京市社会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他,坚持以学生为本,将个人发展融入学院发展中,身挑行政教学双重担,不惧困苦奋力向前。   在教学上,他积极投身教学方式的改革,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他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五人获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一人获大创国家级优秀项目,一人获“挑战杯”校级一等奖。在科研上,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与北京市青年英才项目,并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他公开发表或出版了数篇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并出版多部专著,参编多部教材及学术著作。他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开辟了新领域,备受学界关注,曾获北京市社会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坚持以学生为本,经常给学生的学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双肩挑”干部,他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院的发展中,在法学院党政班子、行政教辅人员职数较少的情况下,勇担重担,承担了学院的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及科研三方面的重要职责,保证了学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各方面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徐竹君 建艺学院2011级本科生   她学海泛舟,潜心笃志,始终将视觉传达先进设计理念融入实际创作中,并且坚持每一次创作都从设计创新、设计管理、设计表达等多方位严格把关;她作为交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在繁荣社团文化道路上,砥砺前行,创办第一届社团文化节五四游园会,利用学科优势打造社团盛典;她作为主创人员完成合肥南站枢纽导标设计工程,在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上,锐意进取,勇攀高峰。   她通过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以及视传1301班班主任助理,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将自己在专业领域与大学生活方方面面的经验时刻传递给学弟学妹。2014年7月,她带领团队在北京开展“赴国家气象局暑期托管班志愿支教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团队成员为1-5年级小学生开设了国学、书画、剪纸等多种兴趣课程。此外,她积极参加专业设计竞赛和设计项目,参与并完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交互集成设计、北京市东城奥运社区环境导标工程,合肥南站枢纽导向标识工程设计等多个项目。   同时三年来,她的学习成绩均保持在专业第一,曾连续两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以及校级三好学生。且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首都“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交通大学一等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等荣誉。   陈刚 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原公寓中心副主任)   他创办的“爱心宿舍”,至今已帮助百余名生病的同学康复。他提出关于后勤服务建议累计1000余条,开展宿舍安全讲座五十余场,安全教育覆盖2000余人;他推陈出新,设立网上服务平台“我们的家园”,为同学提供便捷服务。他常说:爱在细微中,咱们为同学真诚地付出了,他们肯定能看到,很多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见成效的,我们要一直努力。   陈刚关心学生生活,主张将“爱”渗透到服务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同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他的习惯。2013年,当他得知一名同学因白血病休学,复学后无法与其他同学同住时,他想方设法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单独的住宿环境,确保了该同学顺利毕业。在工作中,他不断创新服务,始终将方便学生学习生活放在首位。他推出的“我们的家园”一站式服务平台、公寓服务微信,简化学生预订火车票、预订卧具流程,用自己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此外,他还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做到为学生解答疑问耐心,不轻易说“不知道”,帮学生诚心办事,不轻意说“不归我管”。职责范围内的事当机立断,立即办理。职责范围外的事不推诿,把不是本部门、本人承办的事当成本部门、本人承办的事来办,想方设法帮助协调办理。   他始终以后勤工作者是“不上讲台的老师”来严格要求自己,秉承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宗旨和公寓管理中心“用爱服务,以情感人”的服务理念,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