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博物馆做志愿者“挤破头”

24.08.2016  18:39

  暑假即将结束,在本市一家博物馆科普部门工作的江先生终于松了口气。暑假期间,他频频接到来自亲戚、朋友的电话,所有来电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拜托他将自家孩子安排进博物馆做个志愿者。

  按理说这本该是件双赢的好事儿:对于孩子来说,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其了解社会、锻炼待人接物的能力、培养公益助人的意识;对于博物馆来说,暑期客流量大,有志愿者的帮助可以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服务。然而,江先生有时候却被这些电话弄得有些心烦。因为一般来说,进入博物馆从事志愿者服务除了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之外,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服务时间。然而,打电话来拜托他的朋友,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却很“功利”——不是为了在出国留学的简历上“锦上添花”,就是为了完成硬性的学校任务。至于是不是真的参加了志愿服务,服务了多长时间,根本不在这些家长的考虑之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这一现象,很多博物馆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自然博物馆负责志愿者事务的工作人员李莉告诉记者,自然博物馆暑期提供给学生志愿者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展厅讲解、科普活动辅助、4D影院等,这些岗位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度以及时间保证。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然博物馆形成了与学校社团合作的模式,现在已经很少接受个人志愿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我们面向公众时的服务质量。”对于如今有的学生抱着功利目的参加社会实践的行为,李莉也表示了理解,“学生们应该也很无奈。”李莉说,此前他们也接到过类似中介机构的电话,要求组织各校学生来馆里实习服务,“与这些中介机构相比,我们显然更信任学校。

  据悉,随着本市教改的深入,综合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各个学校育人的重要衡量指标。上个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将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中升学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