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领略东西大师智慧,引领未来教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召开

27.10.2016  15:35
  2016年10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的主题为“更好的老师、更好的未来:塑造面向21世纪的新教师”。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承办。世界级管理学大师、系统变革学院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彼得•圣吉先生与中国教育界泰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作为对话嘉宾出席论坛,共同探索教师发展与转型的方向与路径等深刻问题。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执行主任赵实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合影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司树杰,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杨秀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吾龙、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屈浩、哲学学院分党委书记韦蔚,北京现代管理大学理事长杨广泽,北京德信仁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董事长游罡华,全国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 种子学校来自洛阳地区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师生和进修教师代表,以及来自企业界、公益界、学术界、媒体界的人士共计400余人出席活动,同时有6500余人在线观看论坛直播。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文静教授致欢迎词,她对两位大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参与论坛的各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王文静院长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的发展概况,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在推动中国学校系统变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WE教育国际论坛开办的背景、宗旨、理念、目的和意义。她指出论坛旨在将“西方(West)”和“东方(East)”融合成为“我们(WE)”,秉承促进东西方教育融通,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理念,传递具有影响力的东西方教育最新观点,分享具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方教育创新案例,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当前全球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如何创变未来教育这一宏大命题。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王文静教授致词
  论坛以未来教师的角色为切入点,顾明远先生和彼得•圣吉先生两位大师与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代表共同探讨了教师在面向未来转型中的挑战与困惑、教师应该如何为未来做准备,以及整个社会系统该如何转变才能支持教师转型等深刻问题。

  在探讨教师职业角色转化时,彼得•圣吉先生与顾明远先生两位大师不约而同的用“引路人”一词描述教师。顾明远先生进一步指出,教师应发展成学习的设计者,学生的帮助者和共同学习者。彼得•圣吉先生也对未来教师角色的发展方向做了补充,他认为教师是向导(Guide),只有放下自己的权威,承认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未知,最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发生,教育的热情才能被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才能被激发。

  此次对话还探讨了教师应当如何看待标准化和个性化教学,以及如何在这种冲突中转型的问题。彼得•圣吉先生辩证地指出,当教师心中秉持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的标准时,他就已经兼具了高度的标准化和个性化。此外,他根据美国的个性化教育经验,建议教师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帮助学生反思的能力。顾明远先生则针对当前标准化和个别化存在的一些误解进行澄清,认为个性化并非个别化,提出学习发生需要社群支持的概念。
对于当下社会系统应如何支持教师发展的问题,顾明远先生希望师范教育对教师的培养更契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提出教师的发展需要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依靠。对此,彼得•圣吉先生从认知关系的层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学校应当运用教师与学生的关联性,推动二者相互学习和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现场
  论坛还邀请了两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经验分享。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齐静老师从教学内容、课堂管理层面分享了如何平衡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心得。丰台区教师研修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李镗老师以自己从教50年来的发展经历回应了教师发展方向的问题,表示老师要敬畏未知和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敬畏感正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对话还安排了线上线下提问互动环节,进一步解答教师面临的转型和发展问题。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