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目标,但推行并不容易 广州番禺 如何让智慧概念真落地(政策解读·聚焦)
去年8月,八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它能带来哪些变化?记者日前调查了国家试点地区广州市番禺区的建设情况。
近日,家住番禺区桥南街番奥社区的林丽芳,忽然想起还未办《婚育证明》,拎起手袋就往居委会赶。来到服务站,她忙不迭地找出一张卡来。办事员萍姐接过卡一刷,电脑上跳出一个“番禺区社会管理服务系统”的界面。再之后,鼠标点了点,阿芳的申请便大功告成。
近年来,番禺区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四大民生工程,着力探索“云服务+民生卡+智能终端”服务管理模式,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民生卡:能办理20种服务
阿芳手上的那张卡,叫做“番禺民生卡”,内以身份证号为时间信息轴(年龄轴),以民生卡号为地理信息轴(居住地轴),具有身份认证、资金结算和积分管理三大功能,融汇了民生档案、广电应用、金融服务、卫生医疗四大应用。目前,持卡用户已超过10万户,能在村(居)委办理计生、残联、民政等部门20种服务事项。
如果是以前,阿芳要办理《婚育证明》,得先去镇(街)计生办业务窗口递交书面材料,审核合格后,再前往原窗口领取《证明》,中间免不了排长队甚至多次往返。有了民生卡后,各部门信息共建共享,持卡市民可直接在村(居)即办即取。
负责整合和统领全区“大数据”的番禺区政务办主任卢树辉告诉记者:“民生卡不仅能够提供精准的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还能够将服务管理情况记录在档。”
据介绍,番禺的民生档案,整合公安、计生、卫生、民政、房管、人社、残联等信息,实行民生卡号和电视卡号、全员人口号、民生档案号四号合一,覆盖人口224万。
星海PAD:网格员人手一台,对接指挥系统
3165个网格单元,1000多名网格巡查员,150多个高清探头,8000多路视频,2部移动应急指挥车……坐在番禺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大屏幕前,不断切换的画面,尽显大数据魅力。
“我们先通过‘一号通’整合‘数字大城管’、12319城管热线、12345政府服务热线、百姓热线等内容,同时将全区划分为数千个网格单元,全时段监控管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过智能终端上报大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孔露说。
长得又高又胖的陈志良,是区里上千名专业网格巡查员的一员。见到他时,他正气喘吁吁,手捧一台小型平板电脑往里输入信息。原来,在他负责巡查的小区,有一居民报案,说有一辆摩托车停占了他的私家车位,造成他本人的车没法停,请求马上移除。
他手上的东西名叫“星海PAD”,网格员们人手一台,终端内包含“我的任务”“风险隐患”等16个功能菜单,一旦遇到疑难问题,点击PAD上的“一号通”按钮,便可即时接通“一号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云服务:“最后一公里”尚待打通
去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仅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就已达193个,工信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也达到140多个,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但有些地方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乏力,投融资和运营模式还在探索。”番禺区区长楼旭逵说。
智慧城市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番禺区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管理,短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而当前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成熟商业模式,社会力量还没能有效参与,这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和运营面临的一个难点。
“智慧城市建设和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尚待打通。”楼旭逵认为,一些相关部门认识不足,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番禺区有关负责人谈到,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和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为了避免不同部门牵头进而出现重复建设问题,智慧番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同时,将各部门的数据、服务热线等指挥平台整合在一起,打通壁垒。当然,过程也非一帆风顺。有关负责人表示,区内单位的数据还比较好整合,但是一些垂直管理的单位应如何合作,还需要一个沟通和争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