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库建设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25.11.2015  16:17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1-25 姬泰然

  日前,“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中外智库专家围绕智库的功能与定位、现状与趋势、建设与支撑以及中外智库比较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与交流。

找准定位 精准发力

  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刘建生指出:宽广的视界、创新的理念、综合的思维是智库定位的三个基点。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合作和交流副总裁劳伦斯·麦克唐纳指出,美国智库定位可概括为“三个角色”:传播新理念、新概念,扮演塑造角色;宣传政策,推动社会参与,扮演支持角色;评估政策,进行政策纠偏,扮演监督角色。

  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黄向阳介绍,加强平台建设是中科院推动科技智库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创办期刊和组织会议,为智库提供发布平台和交流平台。

明确担当 顺势而为

  重庆智库理事长王佳宁指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在观点形成等方面的自主性有所增强;二是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三是在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认为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攀升,应继续加强智库成果翻译和发布平台建设,强化社会智库与国家智库间的合作,共同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化水平。

  社会治理和政治担当是智库发展的关键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认为:智库可以代表民众发声、打通信息渠道、担当决策责任、回应舆情热点、分担治理成本,因此,智库驱动下的社会治理将成为中国模式的一大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进建指出:政治担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定位,智库要担起建言献策的历史责任。

内外兼修 加强协同

  智库建设需要内外兼修。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周湘智强调,智库建设需要善于知行合一的专家、善于沟通的当家、稳妥开展行政服务的管家。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认为:应优化智库的产权安排、运作管理、效绩评估,由内及外,助力国家、社会、市场臻于善治。

  协同合作是中国智库成长的加速器,对此,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齐晔教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传播总监徐臻分别介绍了两家智库在项目开展、团队组建方面的经验,并指出保持开放心态是搭建智库间合作桥梁的关键。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沈固朝提出:高校智库要加强学科协同,并将智库绩效考评纳入高校评估体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怡则认为:新型高校智库不是大学教师办智库,高水平、综合性的大学智库要兼具主体性、综合性、立体性、集聚性和服务性。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