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驻华大使前来讲解转型世界的挑战与选择

09.06.2017  22:56

6月6日下午,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Jorge Heine)博士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讲座,主题为“去全球化 Vs. 互联互通:转型世界的挑战与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评论员韩桦女士致欢迎词,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原美国卡特总特任期白宫法律顾问哈维·佐丁,智利驻华使馆三等秘书劳尔·里韦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庆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欧拉美地区传播中心西班牙语部记者万戴参加讲座。

贺乔治大使从中智两国关系以及全球范围的新国际关系展开,阐述国际舞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以及在这个广泛的大背景下,通过去全球化与互联互通的比较,阐述智利在世界转型期所面临的挑战与选择,并解读如何增进互联互通的看法。

贺乔治大使提出,中智两国关系的现状乐观而充满活力,应该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对智利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于中国而言,智利是其在拉丁美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在发展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还应拓宽两国贸易和投资、金融、基础设施、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贺乔治大使重点阐述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成果,两国的双边贸易从2005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310亿美元。智利作为最早加入TPP的成员国之一,50%的出口去往亚洲,其中26%的出口是去往中国,智利从起初较单一的铜矿出口发展到今天包括水果、葡萄酒、肉类等的多样化出口产品,已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大鲜果进口国,占中国水果进口的24.3%。中智两国在水果、食品、葡萄酒等领域合作良好。

但在投资领域两国还需更进一步拓展,这也是智利加入AIIB的原因。大使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智利政府欢迎中国更多的企业来智进行投资。他相信智利在“一带一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作为拉丁美洲的两个国家之一的总统出席“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的原因。讲座最后,贺乔治大使还具体阐述了中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潜力,阐述了智利数字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中智两国未来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联动以及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合作。

贺乔治大使的讲座获得与会嘉宾的积极回应。哈维·佐丁从大使的讲座中看到了新希望,看到世界许多国家间还是更多地希望互相建设桥梁,而不是为对方堵上一面墙,比如黑水关铁路隧道使得智利与阿根廷间的运输更快更高效,中智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中智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等。

万戴表示非常开心看到智利方面认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人民在互联互通,包括地理、政治以及经济上的交往来达到双赢的效果。

李庆四主要谈及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间的斗争。可以从西方如美国角度看出,当今全球化已不是所要追寻的。二是作为正冉冉升起的中国来说正在拥抱世界,反全球化势力很难在主要经济大国间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是逆潮流的,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竞争而不应悲观。三是智利作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尽管双边贸易额已超过310亿美元,但对中国来说未来还应有更多地合作空间可以展开。

韩桦表示,20年前中国还徘徊在是否会加入WTO,现在终于可以鼓足勇气地说中国正被世界所接受。中国正促进货物进出口,人才、智慧以及货币等的国际化行动,都是为了更好促进全球化发展。智利水果、葡萄酒等出口到中国,也是全球化发展的一部分。中智间的贸易和投资,还应鼓励更多中小型企业在彼此的投资。

此次讲座对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推动中智各领域的发展,促进中智两国未来双边更为广泛的贸易发展与投资期望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