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错觉艺术馆成“景点”
两人个头差不多,但站在房子的两个角落,一个变成了“巨人”,另一个却变成了“小矮人”;不用吊威亚,就可以摆脱重力,在竖直墙面上行走;举目环视,银河系的璀璨星光就环绕你身边,触手可及……这可不是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也不是魔术师的现场表演,而是眼下颇受大学生、白领喜爱的3D错觉艺术。
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位于崇文门国瑞城的3D错觉艺术馆成了附近最出名的“景点”,生意格外火爆。基于3D视觉错觉设计的不同场景和多人参与的游戏方式,吸引了众多“80后”“90后”,并被不少白领视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
收费不菲仍玩者如云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国瑞城地下一层的3D错觉艺术馆。虽然是工作日,商场里顾客不多,但艺术馆内还是热闹异常。
“以前总觉得3D要么是电影技术、要么是用来打印的,没想到在自己相机的照片里也可以玩出不少花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刘琰正和自己的两名闺蜜在“变换空间”里玩得兴起,站在房间的一角,身高不足1米6的她在照片里赫然变成了巨人,而房间另一个角落里身高超过1米7的同学却看起来只到她的腰,成了小矮人。
她告诉记者,3D在她的印象里十分“高大上”,不是用在电影大片里,就是用在工业设计上,没想到3D的错觉技术也可以这么好玩。“10点多一点我们就进馆了,到现在已经玩了快2个小时,一点也没觉得腻。”她说道。
这间能让刘琰“变大变小”的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布置也并不复杂,黑白格子的倾斜地板、两扇大小不同的窗户,和一个用来做视觉参照物的花瓶就是全部,但利用斜面空间、远近景深却营造出了令人惊奇的3D视觉假象。
“这个房间只是3D错觉艺术馆中几十个主题房间中的一个,整个艺术馆的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各类3D错觉的背景画板有100多幅。”艺术馆副馆长朱惠阳向记者介绍,虽然背景画板都是平面的,主题房间的布置也很简单,但利用了3D视觉设计和空间设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3D错觉效果。
从去年8月3D错觉艺术馆开门以来,这里的生意一直不错,多数前来体验的都是年轻人。目前的收费标准是成人每人100元,学生每人55元,三人家庭套票200元。“平常工作日每天的客流量在300人至500人,周末和小长假期间每天人流量在2000人以上。” 朱惠阳介绍,艺术馆每天的收入都能保持在2万元以上,小长假里每天的门票收入能超过15万元。
体验内容定期更新
为了吸引和黏住更多玩家,3D错觉艺术馆还会对馆内的背景画板定期更新换代。
“虽然我们经营一个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五、六个人,却有一个很强的设计团队。”朱惠阳介绍,艺术馆的投资方厦门瞳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目前还在上海、天津、台州、徐州、哈尔滨等城市开设了多个3D错觉艺术馆,每个城市的体验馆在设计上都不相同,因而会在产品上进行定期轮换。一般每隔2至3个月,艺术馆就会将其内部的一部分背景画板更新换代。
“元旦我们就推出了北欧星空展,用灯光营造3D效果,让参观者如同漫步星河之中。”她介绍,除了更新背景画板,艺术馆还会定期推出不同元素的主题展览,从而吸引参观者。此外,与其他展览馆不同,3D错觉艺术馆还会在展区内设置不同体感游戏区,从而增加参观者的游览乐趣。
“我们现阶段还没有继续增加店面的计划,但是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厦门瞳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在开设3D错觉艺术馆之前,公司一直利用巡展的方式在全国各地举办主题活动,去年开始才转为建设固定场地的艺术馆,但目前是否将艺术馆变为“永久馆”还不确定。“在一些城市,如果艺术馆在后期无法保证客流量,就会选择闭馆。”他表示,从目前3D错觉艺术馆在北京、上海的表现看,这两座艺术馆有望最先成为“永久馆”,并扩大规模。
有无回头客成存亡关键
虽然眼下3D错觉艺术馆生意火爆,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发展壮大还有不小的难度。
“怎样摆脱一次性消费的魔咒,留住回头客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会展门户创始人黄勇向记者表示,3D错觉艺术展与传统商业类展会不同,有特定的受众群体,艺术性、观赏性有更高要求,虽然主办方表示会对展览内容进行更新,但这种展览多属于一次性消费,所以当新鲜度过后,客流量很难有所保证。
此外,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而言,其实并不缺乏这类3D体验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拉住回头客,主办者还需强大的设计团队支持,避免内容的同质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超逸)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