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祖籍地续传“香火”

07.09.2016  09:02
形成17个种群,向外国提供种源
普氏野马祖籍地续传“香火”   今年,23匹普氏野马驹先后在新疆卡拉麦里山(简称卡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出生。位于卡山自然保护区南缘的新疆野马饲养繁殖研究中心,也有8匹普氏野马驹降生。这意味着今年已有31匹小野马在“祖籍”地准噶尔盆地降生。
   今年出生的野马驹全部成活,野马数量已达164匹
  记者从卡山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工作人员确定今年在野外出生的普氏野马驹已全部成活,而且都很健康,完全适应了野放的生存环境。
  保护区工作人员说,每年4月到6月,是野马生育期。6月10日,世界上唯一有记录的普氏野马双胞胎喜迎满月,双胞胎小马驹均为雌性,分别叫路路和冉冉。小野马的降生使得新疆野放野马的数量达到164匹,“这是目前为止监测到的数量,因为野放的野马不可能做到完全监控,也有可能还有没被监测到的。”
  普氏野马曾栖息在从准噶尔盆地到蒙古高原西南部的荒漠草原地带,是现今世界上唯一保留着“始祖马”基因的珍稀物种。由于捕猎和环境问题,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灭绝,存活的普氏野马都被圈养。
  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位于北部准噶尔盆地,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自然保护区。
  1986年,我国林业部门从英、德等国引回普氏野马,在卡山自然保护区养殖,并成功野化放养。2001年在新疆展开野化繁殖工作以来,普氏野马的野放数量逐年增加,形成17个种群。如今,新疆已开始向外国提供普氏野马种源,繁育的大多数野马也逐渐远离保护者的照料,开始形成相对稳定的野生种群。
  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现状,为野马佩戴卫星定位项圈
  尽管如此,普氏野马在全世界仍仅存1000余匹,新疆境内野放和圈养的普氏野马仅不到300匹。
  卡山保护区也面临尴尬。据了解,过去10年内卡山自然保护区接连6次遭到调减,面积由1982年的1.8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28万平方公里,削减面积近1/3。
  去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发文,暂停此前做出的第六次调减决定,停止保护区内旅游开发活动,把前5次已调出但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部分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进行保护。
  保护区专门安排值班人员,每月有4—5名护林员在野马活动区域巡视,并定期清理野马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有些种群活动范围比较大,跑得远,经常找不到,所以保护区运用高科技设备,通过远红外相机、卫星定位项圈等高科技手段,监测野马的生存状况、迁徙规律以及有没有人为破坏活动。
  今年3月,卡山保护区为两个种群佩戴了卫星定位项圈,每天可以定时传回监测对象的移动速度、具体方位等重要数据。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计划今年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为其他种群佩戴项圈,“毕竟人类活动会对野马造成惊扰,佩戴项圈之后,就能省去人工巡视,更好地保证野马的野放生存状态。”(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