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给百姓办事 还是看区长面子

17.04.2015  10:47

  祁梦竹

  近日,记者碰上了这么一件事。一位百姓,有件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的事,那天他巧遇区长值班,区长听完,当即联系各相关部门,各部门也雷厉风行,没用多久事儿就办了。

  “雷厉风行”固然好,但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相互推诿”。由此,不禁发问,某些行政服务部门,是给百姓办事,还是看区长面子?

  其实关于服务百姓“雷厉风行”的新闻,并不鲜见。在新闻中总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大堆的垃圾正被保洁人员清理,负责人承诺绝不反弹;绿化带里杂草繁茂,工人们抓紧清除,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长效机制……一个个群众关心、但多年未解决的城市顽疾,只需领导重视,就能得到快速的整治。

  但是,如此的“新闻”之外,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某地区去年的考核统计中,关于群众热线的反馈率,在全市排名靠后。于是,相关部门加紧整改,努力提高反馈率。记者问:如何改?相关负责人答:增加热线值班人员,多给群众打反馈电话。记者又问:电话反馈了,问题解决了吗?该负责人答:有些问题不好解决,只能先给反馈。

  于是,反馈率提上去了。但是百姓的问题,却还在那里,没有任何改变。

  这样得到的数据提高,区长、局长的面子有了,但是百姓的心里,还是着急。

  领导的面子、百姓的心,其实这两者间,可以得到统一。那就是:领导的面子,是建立在切实为百姓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基础上,那才是真正的光鲜,那才是真正的成绩。

  如此看来,政府的行政服务部门,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是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的导向。习总书记曾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一文中写到,“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政绩首先要“”。何为正?一是“心正”,始终明确“一切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二是“位正”,不能高高在上,要始终站在百姓的立场,和百姓在一起,才能听到、看到、感受到百姓的所急、所想、所需;三是“事正”,不能只看眼前,不能只盯着“面子工程”,要做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正事。

  其次,政绩要“”。“吃铁丝拉笊篱——编”,编出来的政绩,可能光鲜一时,但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粪土。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而做出来的政绩,百姓都看在眼里;心系百姓、百折不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政绩,百姓都记在心里。这样的政绩,才是群众所需要的。

  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接下来,还要懂得如何服务百姓,进一步提高服务百姓的能力。

  如何服务百姓?不妨从“小事”做起。

  相比于招商引资、大拆大建,百姓家门口的、生活中的那些事,在某些领导的眼里,是“小事”。但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习总书记在《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写到,“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工作落到实处,从“小事”做起。

  如何提高服务百姓的能力?要懂得“创新”。

  诚然,有些百姓经常投诉、抱怨的事情,固然有其难办之处,或者涉及多个部门不好协调,或者是多年来形成的“死结”不好处理,但是这些绝对不是不去办的理由。面对老问题,如果总是用不管用的老办法,就会越走越窄。在各种困难面前,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多创新思路、方法。“方法永远都比困难多”,但是方法不会“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勇于创新、擅于创新。在服务群众这条道路上,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把为百姓服务,实实在在地做下去,长长久久地做下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功成不必在我,实实在在的政绩再“”,也终会在群众的心中筑起丰碑。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