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出台业态升级计划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本市当前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动批、大红门等市场的未来备受关注。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昨日在接受市人大代表询问时表示,去年本市关闭了各类市场百家左右,今年春节前将出台业态调整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商业系统内进行整体部署。
“三个一批”定义业态走向
申金升表示,对市场这一业态的未来走向不能统一而论,遵循“三个一批”的思路,即“就地淘汰一批、调整升级一批、转移疏解一批”。一些业态低端或者在规划范围以外私搭乱建的市场,不存在疏解的说法,而是直接淘汰掉。但在北京目前存在的超过1300个市场中,绝大多数服务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这一批市场将被引导着由过去的“摊群式”向现代商业转型。被转移疏解的则主要是具有区域性批发物流功能的市场,“市场在北京,但它的重要客户和生产地都不是北京,”申金升表示,类似的功能并不是北京这座城市必需的,这样的市场和保障市民日常生活的市场不一样,所以要区别对待。
去年关闭各类市场百个左右
目前,市商务委正在积极研究调整提升业态。申金升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春节前将出台业态调整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商业系统进行整体部署。“转移疏解的原则是属地为主、部门指导,去年已经有100个左右市场关闭。”申金升表示,动批、大红门商户的外迁实际就是在疏解,“这是一个有序引导的过程。”他认为,商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作为主管部门,一方面积极搭建调整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和承接地的政府协商搭建平台。但他同时承认,商气的培育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京津冀一体化利好北京商业
在申金升看来,京津冀一体化对北京商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业态疏解本身就是京津冀合作,让不同的产业找到它更适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北京是输入型的特大消费城市,越紧密的一体化越能保障北京市场供应稳定。此外,从区域范围内来看,北京商业有竞争优势,一体化势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要素更加自由流动的发展空间,对商业流通企业向周边市场扩展是一个重大发展利好。此外,北京有很多资源局限性,比如电商发达但仓储资源紧张,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是新兴产业形成合理梯次的产业链格局的重大利好。(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肖丹)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