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检察】他们坚守初心、延伸正义,有荣誉也有故事

10.04.2017  18:22

检察院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喧嚣闹市外,坚守初心;他们用火眼金睛排除隐患,并将法律的公平延伸到每一个服刑人员,他们就是我们刑事执行检察部的检察官们。近日,昌平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办理的一件羁押必要性审查案,被最高检评为2016年度全国羁押必要性审查优秀案件。荣誉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案件吧!

 

案件回顾

 

2016年8月,昌平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刘辉和检察官助理杜春阳按照惯例对昌平区看守所进行筒道巡视检察,在和在押人员王某的交流过程中,检察官发现,王某态度诚恳,表示认罪,但因爱人、岳父母患病,王某担心家里无人照顾,一筹莫展。检察官即刻进行初审:王某在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昌平区某健身中心内,为他人进行针灸治疗,涉嫌非法行医被羁押。但王某的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较轻,可能系家庭唯一抚养人,符合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标准,检察官决定立即对王某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

 

在之后的调查走访中,承办人多方沟通协调,就王某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与公安机关交换意见,并向公安机关阐明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能的必要性和保障在押人员基本人权的重要性。经多次沟通后,公安机关表示认可我们的意见。

 

案件亮点

 

第一,发挥职能优势,依法及时受理。

 

昌平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将维护被刑事执行人合法权益作为工作重点,找准结合点,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列为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重点案件,充分发挥日常检察的优势,及时发现,及时启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本案中,承办人将筒道巡视检察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相衔接,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王某说话具有可信度,可能符合羁押必要性审查条件。

 

第二,多方沟通协调,确保建议采纳。

 

本案的受理、审查、提出建议和采纳等环节,均处于侦查阶段,跨机关、跨部门的情况给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提高我们建议的采纳率,承办人在打电话沟通未果的情况,亲自到公安预审、法制与相关办案人员沟通,搜集证据,逐渐打消了办案机关的疑虑,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第三,体现人文关怀,减少社会矛盾。

 

承办人深入王某所在的村委会及其家中,证实王某妻子患抑郁症,有自杀倾向,其岳父母身体长期患病。在王某取保候审回家后,王某家庭困难不仅得到缓解,村委会也对我部门表示感谢。此案的办理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四,全程调查跟踪,预防审查风险。

 

为防止变更强制措施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维护刑事执行检察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公信力,承办人全程主动跟进,多次实地调查,多次口头督促看守所对王某进行体检并移送相关案件线索,多次联系原案承办人了解案件办理情况。另外,在王某被取保候审后,承办人再次进行回访,与该村党支部及王某本人展开座谈,达成共识,由该村村委会对王某进行监督管理和帮扶教育。目前,该村村委会反映王某被取保候审后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司法公正与人文关怀,彰显了司法公正。

作者: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