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展区尽文创“尖儿货” 分分钟让人眼花缭乱

01.11.2015  16:31

  在昨日开幕的第十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集创意创新、科技含量、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昌平展区,吸引了大批中外参观者驻足、游览、体验。尤其是展出的各类文创产品,尽是文创“尖儿货”,分分钟让人眼花缭乱。

  “黄袍加身” 游客现场玩儿“穿越

  “咱也感受一把帝王瘾!”一名游客刚感受完“黄袍加身”的帝王feel,再轻点一下触屏,立马又换了一件“凤袍”,秒变皇后娘娘。在昌平展区内的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款一秒钟玩儿“穿越”的穿衣镜赚足了眼球,引来无数市民围观体验。

  “这款穿衣镜也叫体感试衣,它有6个感应位,通过镜头与红外扫描装置,可智能识别体验者的骨骼形态。体验者一秒钟即可将衣服‘穿上身’,无论怎样扭动,衣服都不会掉下来。”该项目开发负责人王成斌告诉记者,该项技术已应用于明十三陵景区内,游客可以体验其变衣乐趣,并打印照片留念。

  此外,一款名叫“毛笔涂鸦”的“神器”也首次亮相昌平展区,游客只需输入文字或是名字,就可以按照触摸屏显示出的字形进行“描红”,并打印出来。

  在这款“神器”前,一名来自英国的女孩手持毛笔,一笔一画写下了“友谊长青”四个字。“我叫Ann,中文名字叫王安伦,这儿是我的第二故乡。”Ann操着一口地道的京腔,对记者所问对答如流。

  “磨花儿镜”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长的,圆的,巴掌大的,一人高的……在昌平展区内,一面面镜子引人驻足,“我可不是在照镜子,我是在看‘镜花儿’!”74岁的游客孙先生凑近镜面,一边细瞅着镜面上雕刻的大公鸡,一边啧啧称赞,“这是老工艺,匠人的手艺高,瞧瞧这公鸡毛,一根一根很分明呀。

  孙先生称自己“不虚此行”,他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一面精致的手工“磨花儿镜”可是姑娘的嫁妆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这门手艺也几近消失,没想到在文博会昌平展区竟然“遇见”了。

  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昌平鹤眸镜业负责人刘迎春,就是他将“磨花儿镜”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告诉记者,所谓“磨花儿镜”,就是在镜子的背面用磨制的方法制造图案。“这样的镜子从正面看图案有凸出来的效果,但镜面本身却是平整的。”他说,“像很多传统手工艺一样,‘磨花儿镜’也一度险被市场淘汰。但随着昌平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很多老手艺得以传承,并在经营上进行创新,再次焕发了新的活力。”如今,一块手工“磨花儿镜”的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镜子,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变成了工艺品和收藏品。

  昌平展区还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秀”,魔术、杂技、电琴组合、陶笛演奏、花式吉他……节目轮番上阵,精彩纷呈,同时,表演过程中还穿插着抽奖互动环节。

  本报记者 叶晓彦

  通讯员 张磊 J224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