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外来人口实现负增长
中新北京网1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 人口调控、不符合区域定位的各类功能腾退和迁出……北京市昌平区今年将聚焦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继续加大治理“城市病”。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区长张燕友在今天举行的北京市昌平区“两会”上指出的。
外来人口实现负增长
张燕友表示,该区把人口调控作为头等大事,创新建立“五管”工作机制,采取了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五证联审”、外埠车辆限行、房屋租赁联合管理等一系列阶段性措施,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16.3%回落到“十二五”的3.5%,外来人口实现负增长。
他表示,新一年,该区仍将加强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和增速,同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努力实现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提升。
据介绍,该区将强化部门、镇街和基层组织共同责任,进一步完善“五管”工作机制;健全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准确把握区域人口分布和流向,提高人口调控预警能力。
此外,还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开展人口倒挂村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房屋租赁市场、地下空间等领域的依法治理。全面实施人口倒挂村水电总量控制、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房屋租赁税收征缴等阶段性措施。落实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5家区域性市场年内退出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产业负面清单,累计限制不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和项目934个。66家煤炭储运市场、82家非法砂石厂全部清退,退出工业污染企业162家、废品回收市场77家、养殖小区10个,清理整顿老旧工业大院50个,取缔未经审批幼儿园223所,回龙观城北市场商户腾退基本完成。关停“七黑五小”场所2000余家、清理游商摊贩2万余处。
张燕友介绍,今年,按照优化增量、疏解存量的总体思路,在完善落实产业负面清单制度的同时,该区将系统制定待疏解退出项目、可利用存量资源、需承接目标对象“三个清单”,全力推动不符合区域定位的各类功能腾退和迁出,积极吸引优质资源要素聚集,坚决防止一般性功能无序向昌平转移。
他称,该区还将全面实施“三个清单”制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设立产业转移清退引导资金,进一步完善鼓励功能疏解的政策体系。
据介绍,该区将精细制定疏解措施,严格实行挂销账管理,确保回龙观城北市场等5家区域性市场年内全面退出,完成40家以上污染企业的腾退任务;完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提高禁限比例,同步研究非产业类功能准入标准,切实把牢准入关。
力争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十二五”期间,该区系统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累计压减燃煤49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12.6万辆,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6%左右;同步推进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再生水厂9座,治理中小河道64公里,全区污水处理率比2010年提高40个百分点;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建设及周边村庄搬迁全面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9%。
与此同时,完成平原造林12.5万亩,建成6处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6.7%、46.2%;实施环境建设提升工程118项,西部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成效明显,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张燕友指出,今后五年,该区仍将实施铁腕治污,力争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同时,切实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力度,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500蒸吨,加快推动重点企业和行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他称,该区还将启动新一轮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小汤山、流村再生水厂和昌平污泥处理厂建设,将东小口、北七家等南部地区污水全部纳入市级管网,着力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全面整治污水直排,推行重点水域专业化管护,确保到2017年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与此同时,该区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将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实施山区造林8000亩,森林健康经营4.4万亩;统筹开展重点地区、旅游景区、居民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