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时空的中国哲学——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12.01.2015  12:51

      哲学作为外来词汇,起源于古希腊,最原本的含义是“爱智慧”。简单地讲,哲学是系统研究智慧的学问。从这个层面上看,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形而上的学问。中国文明史中,虽没有哲学这个词,但是有着丰富的智慧。

 

      一直以来,有学者认为中国无哲学,更无哲学史可言。其理由是:中国的思想不成体系,零碎而杂乱,恰恰哲学是讲究思想之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中国确实没有哲学。但是中国历史上尽管没有像西方那样专门研究抽象知识的哲学家,却不能认为没有哲学。若硬是强调中国无哲学,其实就是否认中国历史文明。这种论调在1930年最为高涨。在这个时期,冯友兰先生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之后这种论调便偃旗息鼓。

 

      尽管冯友兰先生在漫长的一生里著作无数,而《中国哲学史》却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本书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中国哲学史》出版至今,已被出版机构一版再版,长期是知识界的必读书和参考书。《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两大部分。“子学时代”主要阐述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经学时代”则从汉朝的董仲舒到晚清的康有为哲学思想进行系统论述。书中之引文多且精,忠实于各路思想人物的原文原意,研究观点平正。尤其是关于先秦名家和宋明理学的论述很是精彩,在思想上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

 

      冯友兰先生曾指出:“《中国哲学史》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同异、离坚白两派,二是区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书中,诸如孔子的正名主义,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精神,法家的3种派别,王充自然主义,《论衡》的唯物主义,以及程朱异同,朱王异同,佛教的主观唯心论等观点与提法,皆为首次阐述。

 

      《中国哲学史》中,还收录国学大师陈寅恪对这本书的“审查报告”,他对此书有极高的评价:“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冯友兰先生在撰写《中国哲学史》时,是按照西方哲学的框架解读中国哲学的,他对中国哲学的精神、特点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之所以用西方哲学的理路撰写此书,一方面和他在美国接受西方哲学系统训练的学术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  “中国没有哲学”的铿锵回应。

 

      西方哲学重视形式上的系统,注重逻辑、条理、层次等。实事求是地说,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确实缺乏形式上的系统,即逻辑论证不足。对此,冯友兰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没有这个能力,而是由于他们“不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中国哲学家注重思想的修行,不注重著书立说。

 

      《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既入世又出世”。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中国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既是理想主义,同时也是现实主义。中国历史上的哲人们为后辈提供了人格方面的示范,这就是“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内圣而外王。  “内圣外王”是冯友兰先生在本书中研究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哲学家十分重视“内圣”,故古代圣贤的言论,多是讨论如何成为圣人的修养方法。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哲学注重道德,不为知识而知识,对圣人和恶人的评判,是基于道德原则的,与人的知识多少没有太大关系。

 

      阅读《中国哲学史》之后,笔者不禁想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中国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其实就是把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这里的“”,其实就是自然界。在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主要是指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追求对自然顺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而“”又是自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不可有意作为。庄子则认为,真正有修养的圣人是不参与大自然的造化过程的,而是安然地随顺自然,任变而终。

 

      而儒家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尽管也以天(自然)为本,  然而不否定人的独立存在,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哲学中对自然始终抱有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探索上。

 

      历史是一条滔滔的大河,中国哲学史也是如此。就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和范围来看,汉代以后的哲学,在研究范围上不如汉代以前的哲学多和广,然而就研究问题的目标而言,汉代之后的哲学超过先秦。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坚持进化论的观点,强调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客观性,具有历史辩证法的趋向。

 

      《中国哲学史》作为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诸多观点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独具慧眼。即使是今天,尤其在先秦哲学研究中,很难说能够跳过或全面超越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

 

      精彩点评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朴槿惠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

      ——李慎之

 

      特别推荐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作者:[美]  罗伯特·所罗门

      译者:张卜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这是本哲学的入门读物,最大的特点是叙述生动吸引人。作者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享受思考的乐趣。

 

      作者罗伯特·所罗门,世界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师,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

 

      《西方哲学史

      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译者:何兆武  李约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63年9月

 

      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作者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另一种哲学

      作者:唐逍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本书使用更多的视角和素材,清晰地梳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灵哲学等各大哲学分支的重要问题。

 

      让更多人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逻辑、自己审视过的价值观,而不是人云亦云;见识更多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思路、不一样的价值观甚至不一样的世界,并且懂得尊重这些不一样,而不是自以为是——独立思考与相互理解是作者的哲学理想,也是本书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理念。(h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