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郑风田: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不再“逃离”
这个春节,一则上海女子陪江西男友回老家过年又连夜逃离的帖子在自媒体上发酵。与大都市上海相比,除了由女子自己晒到网上的男友老家寒酸的饭菜,吓倒她的或许还有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破烂的农村房屋、臭气逼人的农村厕所、难懂的乡间土话等情境所体现出的巨大城乡差距。帖文的真实性尚存疑点,但其中折射的深层问题一时间引发热议。
记得有一位专家曾宣称,中国是一个国家四个世界,北京、上海等都是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林立。但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跟非洲差不多,有时甚至比非洲还要落后。如果拿北京与巴黎相比,北京人就很自豪,因为他们眼中的巴黎太小了,只相当于北京的朝阳区那么大,也没有北京繁华。但深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农村与城市差别很小,甚至比城市美丽多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乡村是可以寄托乡愁的地方,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是周六、周日驾车去了就不想回的地方。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习总书记时并不是一直都在大都市,而是选择到乡村去,这样做是接待最尊贵客人的礼仪;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会见最亲密的外国总统时,一般也会选择到他的克劳福德农场去。
如果你到中国的农村去看一看,会发现大部分的乡村呈现出杂乱无章、破破烂烂、没有生机,有时甚至是污水横流的景象。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居民不愿下乡,而农村居民大都争相逃离乡村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有着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与工农差距。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名列其中。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的收入还高于城市居民收入。而2009年我国的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比例约为1:3.33,在中西部省区,城乡收入差距更大,比例达1:4以上。尽管目前差距已经缩小到1:2.73,但成效还不是特别明显。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比一般小国要复杂、严峻得多。由经济社会不平衡发展走向均衡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过程。
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有些专家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差距。如何缩小巨大的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
为什么我国的城乡差距如此之大?这里既有历史原因和资源禀赋的限制,也有城乡体制分割与发展机会不平等原因。在城乡关系上,我国长期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通过剪刀差等政策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城镇人口不到50%,但社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却占了87%,尤其是不少投资都投向了大都市,中小城市及农村获得的资源很有限。
从发展理论来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城乡收入差距由低水平均衡到收入差距拉大、再到缩小的一个过程,呈倒“U”形。美国也是在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过程后,工农收入才趋向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近10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发展,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与对“三农”倾斜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不少地方的农村面貌已得到改善。但由于历史上欠账太多,居高不下的城乡非均衡还在惯性持续,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没有明显缓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的局面还很普遍。这几年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还账性质,政府财政对农业及农村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还属于杯水车薪。改变巨大的城乡差距任务十分艰巨。
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切入点在哪?发展才是硬道理,收入差距也只有发展才能解决。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曾长期制约农村的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提高农村最低收入群体的平均水平,我国政府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尤其是在中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下,“造血式”金融扶贫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探索。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必须完成和破解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难题。具体的政策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等。
当有一天,我国大都市长大的年轻人,到乡村去再也看不到巨大的城乡差距,不但愿意到乡村去旅游观光度假,甚至有一部分人愿意选择在农村的小城镇、美丽乡村工作与生活,江西男与上海女的故事才能真正成为“故事”。相信这一天在一二十年后能够到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