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少英:启程,征战北京冬奥会
2018年2月25日晚,平昌冬奥会闭幕,北京接过平昌的接力棒,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去年10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气象预报服务核心团队队长时少英和3位成员来到了延庆区气象局,开启了冬奥会气象预报服务集训。
抱着盒饭打冷战
11月的北京延庆,已经有了初冬的感觉。此时,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小海坨山顶,寒风凛冽,团队成员间的对话被大风淹没。
集训期间,当遇到天气过程时,团队成员要实地检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在了解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情况下,赛区内的实际天气情况并不清楚的,要结合仅有的自动站资料,亲身体验不同天气形势下,风、云的变化路径。”时少英说。
时少英等人没想到,严寒成为了上山路上的“拦路虎”。爬山途中,为了御寒,队员们把手揣在口袋里,但时少英一直伸出手,拿着手机拍视频、录音,记录气象数据。
“我们第一次上山的时候,时队长正好发烧,大家劝她别去了,但她说第一次不能落下,硬是拖着高烧的身体,紧跟在队伍的后面。”那次,荆浩被时少英对工作的热情和坚持感动。他还记得,途中,看到时少英坐在青石上,一边抱着饭盒,一边打着冷战。
一碰到工作就“拧”
平昌冬奥会之前,时少英的大腿肌肉不小心拉伤,需要做手术,本来要参与平昌冬奥会现场调研,也只能遗憾作罢。
不过,时少英并没有好好休息。
“医生让她静养,可她一直就没闲着。”时少英的丈夫伍永学,是延庆区气象局副局长。他说,时少英一碰到工作就特别“宁”,爱“较真”,把工作做到极致。
大年初六,伍永学去单位值班,走的时候,时少英已经坐在床上处理工作。中午,伍永学打电话让她休息一会,但事实上,她根本没有休息。晚上,伍永学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时少英说“终于写完了!”。隔了几秒钟,时少英又喊道“哎呦!我的腿好疼。”
“你就这么坐一天,能不疼吗?”伍永学有些生气,但更多的是心疼,“本来以为她能好好歇歇,但从腿受伤之后,不是写报告,就是看山地气象的书,或者学英语。就连手术前一天,在医院也工作到很晚。”
“她特别爱操心,闲不住,受伤在家期间,还总是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问我们工作开展情况,再给予一些指导。”荆浩说。
“工作就摆在那,必须要做,团队每位成员假期里也都没闲着。”时少英不觉得自己有同事说的那么伟大,而且特别着急回到工作岗位,听大夫说得养上一个多月,时少英心急如焚,怕耽误工作。
“四年后,看我们的”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当天,时少英住在医院。她打开CCTV5手机视频客户端,怀着激动地心情收看闭幕式,“4年后的北京,就看我们的了!”
平昌冬奥会期间,团队每位成员都有项任务,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比如高山滑雪项目,我们要关注风对运动员空中技巧的影响。”时少英盯着手机屏幕,随着镜头切换,仔细观察高山滑雪赛道上的风。
尽管无法参加平昌冬奥会现场调研,时少英还是整理了运行机制、短临预报等方面相关问题,托同事到现场进行咨询。
“我们想摸清楚山地天气的秉性。虽然说预报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我们总想准一些,再准一些。”时少英知道前方所面临的困难,但是却十分有底气,“面壁十年图破壁,现在,冬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迈入正轨,我相信,随着气象服务筹备的开展,预报经验的积累,科研技术的研发,北京一定能以最佳的预报服务水平迎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 ( 叶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