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将减负缩功能减建设

04.12.2014  01:10

  今后,北京将建立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制度,对所建项目负责到底,同时还要对重大建筑项目进行后评估。根据建筑的整体风貌,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等方面都进行必要的规定,使得北京的建筑既有古都味又有国际范儿。

  规范建筑外形抑制“求怪心态

  昨天,北京名城委专家工作会暨北京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北京正在进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改工作,今后北京将进一步细化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同时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城市设计分区管理,使北京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又体现国际城市的当代精神和地域特色。

  副市长陈刚在会上表示,“求怪的建筑是盲目自大、标新立异”“还是要有健康的心态”,贪大、媚洋、求异是发展阶段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要有个好的舆论导向和指导思想。同时陈刚也表示,规范与自由并不冲突,还是会给建筑师自由,允许失败、允许探索。在建筑规范方面还要克服不正确的政绩观对建筑市场的干预,更多走向专业市场,发挥协会、市场的作用,不能让业主独自决定方案,利用制度约束低俗设计作品出现,完善方案审查制度。

  将请责任设计师协助城市规划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城市风貌,就得有好的建筑设计师。截至2013年末,北京现有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等单位共计1606家,相关从业人员45万余人,每年的竣工量在两三千万,管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但很多建筑一旦建成就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需要严肃对待,尤其一些大型单体建筑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名城委专家王世仁建议北京每一个街道都配一个责任建筑设计师,提供专业咨询。另外,他还建议年轻的建筑设计师要身担公共责任,多学习历史。

  市规划委黄艳主任表示,今后北京将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管理中增加专业力量,让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协助管理城市规划,明确长期跟踪服务、参谋决策和协助治理的责任,改善目前城市建筑“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同时完善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机制,阳光规划、接受舆论监督。重要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要探索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既要表扬好的,也要批评不好的。

  历史文化建筑摸家底分类管理

  今年,名城委对总体规划修改名城保护部分进行了专项研究。陈刚表示,要挖掘首都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价值,“摸清家底,明确概念”,分门别类归类总结,宜全面保护的全面保护、宜有机更新的有机更新,按规划先行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有针对性地编制保护规划和标准规范,完善房屋管理规则。

  陈刚表示目前北京的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发展速度换挡的特殊时期,总规修改要围绕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北京要有更清晰的城市定位,更好地保护古都,更好地保护环境。这个规划将是个“瘦身的规划、是个调整的规划、减负的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也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规划”。

  旧城人口疏解是去是留要自愿

  涉及旧城保护问题,陈刚认为保护的同时还要考虑怎么解决居民生活问题,“四合院、胡同是生命力,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契机,破坏了它我们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意义,原动力就没有了”。

  陈刚强调旧城里的一些低端业态要进行疏解,中高低端都要根据规划来处理,要对旧城合理的负担量进行评估,整个北京城也要进行评估,不能让容量超过极限。至于疏解多少人出去,陈刚表示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并且要留住乡愁、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书记去了三户人家,每到一户就问你是愿意留还是走,两户愿意留一户愿意走。无论是留在这也好,走也好,都是对旧城的保护。旧城保护首先要从大的空间布局上给旧城、文保区减负,要缩减功能,减少建设量,减少人为的活动,减少低端的产业,这和北京的空间布局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全是一致的。如果旧城里不断有新的建设活动和投资活动、商业活动,再聚集人口,保护将无从谈起。

  同时,在旧城保护的工作中要寻求突破,在降低交易成本上下功夫,把市场搞活,把小规模的有机更新、日常的更新变成一种常态。再一个是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停车、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规范。最后,旧城微观的改造要做好城市设计,宜全面保护的全面保护、宜有机更新的有机更新。

  本报记者 孙文文 J192

  相关

  票选街道环境改善方案

  北京老街上“诗意行走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宇宙中心”五道口变得不再拥堵;靠近中轴线的煤市街透水灰砖铺地,路旁秩序井然;紧邻国贸的光华路铺上了夜跑专用道;昔日繁华的东四南大街可以轻松串胡同……

  目前,六所在京高校共同参与的“诗意地行走——街道环境改善设计竞赛”28组优秀作品正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市民投出的每一票都将影响到未来哪个路段的改造方案能够成真。

  记者在展馆现场看到,整个二层展厅有一半空间是被这28组优秀方案占据,每个方案都各有千秋。东四南大街05号设计方案取名叫“胡同串子”,打眼一看就透露着浓浓的北京味儿,灯市口路口以二郎神庙旧址为路口对景公园、史家小学门口东四坡地下建筑与地铁5号线合并开辟学生公共空间、胡同内停车位不应超过胡同长度5%、东四牌楼该怎么复原、前厂胡同和灯草胡同对景怎么办……设计者用水彩画的方式把想象中老胡同该有的样子搬到了纸上。一位看展的女士感叹“画得真仔细,一看就是胡同里长大的,才这么有感情,肯费功夫”。

  “从今年暑假就开始忙,差不多半年了吧”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小竹今年大四,他们组对成府路改造进行了设计。小竹告诉记者,自己头一次去五道口“朝圣”的时候很失望,道路拥堵、人流密集、街道脏乱,虽然路上以学生和年轻白领为主,但大家都低头看手机,毫无交流。这次有机会参与大赛,他们组准备把成府路设计成行人可以驻足交流的空间,取名“闹市闲行”。

  为了能够从纸上落到实处,所有的参赛团队都是蛮拼的。有的团队把自己的iPad带来安装在设计方案前进行三维动态展示,有的把改造后的街景按照比例缩小制作成仿真模型,还有的团队把胡同居民反映的街道问题绘制成“Q版”的扑克牌摆在展台上。

  据悉,这次大赛由市规划委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起,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六所高校的学子组成设计团队,对东四南大街、煤市街、光华路、成府路进行调研并给出了28套相应的改善方案。

  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猛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活动主要是为了改善北京的城市道路空间环境,调动高校力量为政府开展城市精细化设计出谋划策,展出持续到月底。通过市民投票,产生优秀方案,之后递交四区市政管委,指导未来街道空间的改善设计。同时,实施性较强的设计创意将会与各区近期实施计划相结合,经过专业人员深化设计后,形成试点项目。

  感兴趣的市民可登录www.cityif.net网站查看活动介绍及参赛方案,并为自己喜欢的设计投票(投票链接http://www.sojump.com/jq/4142349.aspx)。

  本报记者

  孙文文 J192

  修改针对

  六大问题

  今年总规修改的工作内容首次披露,分为六大专题:

  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策略

  2.总体规划的核心基础指标,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内涵和指标体系

  3.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分区发展策略

  4.划定生态红线和增长边界,划定规划实施单元,促进城乡规划统筹实施

  5.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修改方案

  三关键词

  山水围合

  城市在空间方向上要有层次,山、水、林、田都要有保护红线,严格控制城市的建设用地边界,保证“山水围合城市”的空间大势。

  十字轴线

  在形态、体量和高度等方面,旧城今后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要探索旧城风貌的设计指引,中轴线、水系、街巷胡同、“胡同-四合院”居住形态、城市天际线、视线走廊、城市色彩等都是重要的传统元素,要进一步突出中轴线和长安街延长线组成的“十字轴线”在城乡景观格局的统领地位。

  视线通透

  城市的眺望点、标志物要保持视线通透与视觉美观,确保标志物主体形象不受前景遮挡与背景干扰。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